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其他特种材料论文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7页
    1.1 概述第14-15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5-17页
        1.2.1 研究意义第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5页
    2.1 相变材料第17-19页
    2.2 微胶囊化技术第19-21页
        2.2.1 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0页
        2.2.2 微胶囊的结构第20-21页
        2.2.3 微胶囊化技术的发展简况第21页
    2.3 微胶囊相变材料第21-35页
        2.3.1 微胶囊相变材料芯材和壁材的选择第22-24页
        2.3.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4-29页
        2.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表征方法第29-31页
        2.3.4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应用第31-35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35-42页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5-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3.2.1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第37-38页
        3.2.2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38页
        3.2.3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38-39页
        3.2.4 响应面法优化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第39-40页
    3.3 分析表征方法第40-42页
        3.3.1 微胶囊表面形态观测第40页
        3.3.2 热重分析第40-41页
        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3.3.4 乳液及微胶囊粒径分析第41页
        3.3.5 乳液稳定性的检测第41页
        3.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41-42页
第四章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第42-58页
    4.1 乳化剂的影响第42-43页
    4.2 交联剂的影响第43页
    4.3 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的影响第43-47页
    4.4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第47-50页
    4.5 间苯二酚浓度的影响第50-53页
    4.6 芯壁比(质量比)的影响第53-55页
    4.7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红外分析第55-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第58-88页
    5.1 预聚阶段第58-66页
        5.1.1 pH值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第58-60页
        5.1.2 水浴温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第60-62页
        5.1.3 搅拌时间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第62-64页
        5.1.4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第64-66页
    5.2 乳化阶段第66-75页
        5.2.1 乳化剂的影响第66-69页
        5.2.2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第69-71页
        5.2.3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第71-73页
        5.2.4 乳化时间的影响第73-74页
        5.2.5 乳化转速的影响第74-75页
    5.3 工艺优化第75-86页
        5.3.1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微胶囊产品及芯材十二醇的相变焓第75-76页
        5.3.2 模型拟合及响应面分析第76-81页
        5.3.3 微胶囊产品的结构、形态及热性能分析第81-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0页
学术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