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植物叶片变色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植物叶色与色素关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1.1.2 彩叶植物呈色的相关生理基础 | 第13页 |
1.1.3 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 | 第13-14页 |
1.2 不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1 不同光质效应 | 第14-15页 |
1.2.1.1 蓝光效应 | 第14-15页 |
1.2.1.2 红光效应 | 第15页 |
1.2.1.3 黄光效应 | 第15页 |
1.2.1.4 混合光效应 | 第15页 |
1.2.2 光质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光质对植物叶色及相关生理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1 光质对植物叶色的影响 | 第16页 |
1.3.2 光质对植物叶色相关生理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景观灯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的分析 | 第20-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1.2.1 种植地气温监测 | 第21-22页 |
2.1.2.2 叶片变色率的统计 | 第22页 |
2.1.2.3 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2.1.2.4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2.2.1 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的动态变化 | 第23-25页 |
2.2.1.1 五个山茶新品种秋季叶片的变色率 | 第23-24页 |
2.2.1.2 五个山茶新品种新叶叶色的变化 | 第24-25页 |
2.2.2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叶片色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 第25-30页 |
2.2.2.1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2.2.2.2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2.2.2.3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2.2.2.4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各种色素含量百分比变化 | 第28-30页 |
2.2.3 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变化的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 第30-32页 |
2.2.3.1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2.2.3.2 五个山茶新品种变色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3 不同景观灯对山茶新品种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4-78页 |
3.1 上海城市绿地中植物与景观灯配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38页 |
3.1.1 调查地点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1 调查地点 | 第34页 |
3.1.1.2 调查内容 | 第34页 |
3.1.1.3 调查方法 | 第34-35页 |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3.1.2.1 景观灯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形式 | 第35页 |
3.1.2.2 光源类型分析 | 第35-36页 |
3.1.2.3 光照强度分析 | 第36页 |
3.1.2.4 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1.3 小结 | 第37-38页 |
3.2 不同光源对山茶新品种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8-66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2.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3.2.1.2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3.2.1.3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39-64页 |
3.2.2.1 不同光源对三个新品种叶面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2 不同光源对三个新品种叶色的影响 | 第40-46页 |
3.2.2.3 不同光源对三个新品种变色期间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57页 |
3.2.2.4 不同光源对三个新品种变色期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3.2.2.5 不同光源对三个新品种变色期间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9-64页 |
3.2.3 讨论 | 第64-65页 |
3.2.4 小结 | 第65-66页 |
3.3 不同光质对山茶新品种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6-78页 |
3.3.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3.3.1.1 试验材料 | 第66页 |
3.3.1.2 试验设计 | 第66-67页 |
3.3.1.3 试验方法 | 第67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6页 |
3.3.2.1 不同光质对‘玫玉’叶色的影响 | 第67-70页 |
3.3.2.2 不同光质对‘玫玉’变色期间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0-73页 |
3.3.2.3 不同光质对‘玫玉’变色期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73页 |
3.3.2.4 不同光质对‘玫玉’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3-76页 |
3.3.3 讨论 | 第76页 |
3.3.4 小结 | 第76-78页 |
4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附录 | 第88-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个人简介 | 第106-107页 |
导师简介 | 第107-108页 |
导师简介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