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9页 |
1.1 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 第11-13页 |
1.2 酰胺类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及种类 | 第13-24页 |
1.2.1 单臂酰胺类 TTF 衍生物 | 第15-21页 |
1.2.2 双臂酰胺类 TTF 衍生物 | 第21-24页 |
1.3 基于 TTF 单元的氧化还原响应型凝胶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24-35页 |
1.4 二氧四胺配体的研究进展 | 第35-40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第二章 长烷基链酰胺类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有机凝胶及其性质研究 | 第49-74页 |
2.1 前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4页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50-51页 |
2.2.2 合成部分 | 第51-53页 |
2.2.2.1 前体原料的合成 | 第51-52页 |
2.2.2.2 DMT–TTF–(CONHCH_2CH_2NHCnH_(2n+1))_2(L~1n=4, L~2n =8, L~3n =12)合成 | 第52页 |
2.2.2.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2.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53-54页 |
2.2.4 膜的制备和光电流测试 | 第5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7页 |
2.3.1 成胶能力和形貌 | 第54-57页 |
2.3.2 过渡金属离子配位的膜 | 第57-61页 |
2.3.3 模型化合物1和2 | 第61-65页 |
2.3.4 光电流响应 | 第65-67页 |
2.4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第三章 长烷基链酰胺类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氧化态有机凝胶及其性质研究 | 第74-91页 |
3.1 前言 | 第74-7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3.2.1 试剂及仪器 | 第75页 |
3.2.2 四氯苯醌–L3凝胶和膜的制备 | 第75-76页 |
3.2.3 电化学和光电流测试方法 | 第76-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6页 |
3.3.1 L~3的氧化及成胶性质 | 第77-78页 |
3.3.2 氧化 L~3膜的形貌和光谱表征 | 第78-82页 |
3.3.3 电化学性质 | 第82-84页 |
3.3.4 光电流性质 | 第84-86页 |
3.4 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四章 烷基二乙二胺型酰胺类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 Ni(II)、Cu(II)配合物及复合物 | 第91-111页 |
4.1 前言 | 第91-9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2-94页 |
4.2.1 试剂及仪器 | 第92页 |
4.2.2 合成部分 | 第92-93页 |
4.2.2.1 配合物的合成 | 第92-93页 |
4.2.2.2 复合物的合成 | 第93页 |
4.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93-9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1页 |
4.3.1 化合物的合成 | 第94页 |
4.3.2 光谱性质 | 第94-96页 |
4.3.3 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96-101页 |
4.3.3.1 配合物[Ni(L~4)] (3)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96-97页 |
4.3.3.2 配合物[Cu(L~4)(DMF)] (4)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97-98页 |
4.3.3.3 复合物[(H_2L~4)SO_4(CH_3OH)] (5)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98-99页 |
4.3.3.4 复合物[(H_2L~4) C_2O_4(CH_3OH)] (6)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99-100页 |
4.3.3.5 复合物[(H_2L~1) 2NO_3] (7)晶体结构的讨论 | 第100-101页 |
4.4 小结 | 第101-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11-113页 |
5.1 本论文的总结 | 第111-112页 |
5.2 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 第112-11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