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笔人物画意象空间的展现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新工笔人物画 | 第10-20页 |
| (一)当代新工笔人物画的提出 | 第10-12页 |
| 1. 新工笔的界定 | 第10-11页 |
| 2. 新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3. 新工笔人物画的代表艺术家 | 第12页 |
| (二)新工笔人物绘画的表现意蕴 | 第12-20页 |
| 1. 隐喻文化的表现 | 第12-13页 |
| 2. 符号语言的语义性 | 第13-14页 |
| 3. 特殊构图的表现形式 | 第14-17页 |
| 4. 色彩趣味的转变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新工笔人物画的空间观念及其特征 | 第20-26页 |
| (一)新工笔人物绘画意象空间的产生 | 第20-21页 |
| (二)新工笔人物画的意象空间特征 | 第21-26页 |
| 1. 观念先行 | 第21-23页 |
| 2. 个性化 | 第23-24页 |
| 3. 超越实际视觉的视幻性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新工笔人物画意象空间表现语言形式分析 | 第26-42页 |
| (一)造型分析 | 第26-28页 |
| 1. 物体的形 | 第26-27页 |
| 2. 空间的形 | 第27-28页 |
| (二)位置空间 | 第28-31页 |
| 1. 构图 | 第28-29页 |
| 2. 动势与方向 | 第29-31页 |
| (三)空间的纵深 | 第31-34页 |
| 1. 透视与重叠法 | 第31-33页 |
| 2. 虚实 | 第33-34页 |
| (四)色彩与空间 | 第34-38页 |
| 1. 色调 | 第34-37页 |
| 2. 明暗 | 第37-38页 |
| (五)线条和空间 | 第38-40页 |
| 1. 体块 | 第38-39页 |
| 2. 疏密 | 第39-40页 |
| (六)时空以及新空间维度的探索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新工笔人物画的启示 | 第42-45页 |
| (一)扎根传统文化,借鉴外来艺术 | 第42-43页 |
| (二)融入现代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