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9页 |
1. 小学阶段性别差异的客观性 | 第7页 |
2. 近年来“男孩危机”备受关注 | 第7-8页 |
3. 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探讨 | 第8页 |
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 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 | 第9-10页 |
2. 有关班级活动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2. 拟突破的难题 | 第11页 |
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主要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一)性别差异与性别刻板印象 | 第12-13页 |
1. 性别差异 | 第12页 |
2. 性别刻板印象 | 第12-13页 |
(二)班级建设与班级活动 | 第13-15页 |
1. 班级建设 | 第13页 |
2. 班级活动及其分类 | 第13-15页 |
二、小学阶段班级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生理学基础 | 第15-16页 |
(二)心理学基础 | 第16-17页 |
(三)社会学基础 | 第17页 |
(四)教育学基础 | 第17-18页 |
三、小学阶段班级活动中存在性别差异的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一)小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存在性别差异 | 第18-21页 |
1. 女生参与班级活动人数多于男生 | 第18-20页 |
2. 女生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高于男生 | 第20-21页 |
(二)小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存在性别差异 | 第21-23页 |
1.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中女生居多 | 第21-23页 |
2. 文化艺术活动更是女生的“天下” | 第23页 |
3. 科技、体育活动中男生稍具优势 | 第23页 |
四、小学阶段班级活动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一)学校班级活动的管理制度简单划一 | 第23-24页 |
1.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简单僵化 | 第23-24页 |
2. 班级活动的评价标准单一 | 第24页 |
(二)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 第24-25页 |
(三)家长缺乏科学的性别差异意识 | 第25-26页 |
(四)小学男女生身心发展不均衡 | 第26-27页 |
1. 女生身体及心理的发展比男生早熟 | 第26页 |
2. 男生和女生在兴趣、性格以及能力方面具有不同倾向 | 第26-27页 |
五、小学阶段班级活动中性别差异的教育对策 | 第27-31页 |
(一)学校班级活动管理应灵活多样 | 第27-28页 |
1.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 | 第27-28页 |
2. 促进班级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 第28页 |
(二)小学阶段男女教师比例有待优化 | 第28-29页 |
(三)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性别教育观 | 第29-31页 |
结束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