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公告送达的基本理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概念和特征 | 第7-8页 |
一、公告送达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7页 |
二、公告送达的主要特征 | 第7-8页 |
第二节 公告送达的法理依据 | 第8-12页 |
一、公告送达的目的 | 第8-10页 |
二、公告送达的价值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域外公告送达制度考察和不同制度设计的比较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美国公告送达制度考察分析 | 第12-14页 |
一、美国公告送达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2页 |
二、美国公告送达制度的主要特点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德国、日本公告送达制度分析 | 第14-15页 |
一、德国公告送达制度 | 第14页 |
二、日本公告送达制度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公告送达的不同制度设计与比较 | 第15-18页 |
一、公告送达的不同制度设计 | 第15页 |
二、公告送达的不同制度比较 | 第15-18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告送达制度的现状考察与分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公告送达制度现状考察 | 第18-20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18页 |
二、司法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告送达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30页 |
一、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告送达制度的重构 | 第30-44页 |
第一节 建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 第30-33页 |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 第30-31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 第31页 |
三、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公告送达程序中的利弊简析 | 第31页 |
四、构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公告送达制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建立规范公告送达适用的前置审查机制 | 第33-35页 |
一、建立明确下落不明的标准 | 第33-34页 |
二、建立规范下落不明的证明机关 | 第34页 |
三、设置公告申请程序及规范申请条件 | 第34页 |
四、建立特殊类型案件适用公告送达的特别审查程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从博弈论的角度重构公告送达制度 | 第35-37页 |
一、博弈论的相关概念 | 第35页 |
二、公告送达中各方博弈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三、依据博弈理论规范公告送达规则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从广告信息传播的视角重构公告送达制度 | 第37-40页 |
一、广告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 | 第37页 |
二、公告送达的信息传播特征 | 第37-38页 |
三、应用信息传播理论重构公告送达制度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公告送达具体制度的完善 | 第40-44页 |
一、规范应当适用公告送达的法定情形 | 第40页 |
二、公告送达的媒体选择及发布方式 | 第40-41页 |
三、建立被告非故意逃避诉讼适用公告送达时的司法援助制度 | 第41-42页 |
四、瑕疵公告送达的补救措施 | 第42页 |
五、公告送达的费用承担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