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国初期书籍装帧艺术的自觉与反思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一) 主题研究的源起 | 第7页 |
| (二) 主题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第7-8页 |
| (三) 主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 第8-10页 |
|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的历史溯源 | 第10-15页 |
| (一) 中国早期文字的出现与纸张的发明 | 第10-11页 |
| (二) 书籍的产生与印刷术的出现 | 第11-13页 |
| (三)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 | 第13-15页 |
| 二、民国初期书籍装帧艺术的文化植入 | 第15-20页 |
| (一)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 第15页 |
| (二) 书籍装帧艺术的文化属性 | 第15-16页 |
| (三) 新文化运动与书籍装帧艺术的关系 | 第16-18页 |
| (四) 五四运动对书籍装帧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 第18-20页 |
| 三、民国初期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演进 | 第20-28页 |
| (一) 民国初期的书籍设计 | 第20-23页 |
| 1.设计具有书卷气息 | 第20页 |
| 2.设计具有简约性 | 第20-21页 |
| 3.设计具有古朴性 | 第21-22页 |
| 4.设计具有创新性 | 第22-23页 |
| (二) 民国初期书籍设计的群体 | 第23-25页 |
| (三) 民国初期书籍设计的开拓者鲁迅先生 | 第25-27页 |
| (四) 民国初期书籍设计的历史意义 | 第27-28页 |
| 四、民国初期装帧艺术的特点与反思 | 第28-31页 |
| (一) 全面继承还是全盘西化 | 第28页 |
| (二) 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第28-29页 |
| (三) 书籍装帧艺术的当代反思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