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7页 |
ABSTRACT | 第17-19页 |
符号说明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2-35页 |
1. 枣的概述 | 第22-27页 |
1.1 枣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第22-25页 |
1.1.1 三萜类化合物 | 第22-23页 |
1.1.2 多糖 | 第23页 |
1.1.3 酚类化合物 | 第23-24页 |
1.1.4 环核苷酸 | 第24页 |
1.1.5 黄酮类化合物 | 第24-25页 |
1.1.6 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 第25页 |
1.2 枣的主要药理活性 | 第25-27页 |
1.2.1 抗癌活性 | 第25-26页 |
1.2.2 抗炎活性 | 第26页 |
1.2.3 抗氧化活性 | 第26页 |
1.2.4 增强免疫力 | 第26-27页 |
1.2.5 保肝活性 | 第27页 |
1.2.6 其他药理作用 | 第27页 |
2.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第27-32页 |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 第27-29页 |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9-31页 |
2.2.1 溶剂提取法 | 第29页 |
2.2.2 碱提酸沉法 | 第29页 |
2.2.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29页 |
2.2.4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29-30页 |
2.2.5 酶解法 | 第30页 |
2.2.6 超滤法 | 第30页 |
2.2.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30-31页 |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31-32页 |
2.3.1 柱色谱法 | 第31页 |
2.3.2 pH梯度萃取法 | 第31-32页 |
2.3.3 金属盐络合法 | 第32页 |
2.4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 第32页 |
3.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金丝小枣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5-5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2.1 金丝小枣黄酮提取物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 第37页 |
2.4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第37-39页 |
2.4.1 色谱条件 | 第37-38页 |
2.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2.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2.4.4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38-39页 |
2.4.5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9页 |
2.5 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39-40页 |
2.5.1 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39页 |
2.5.2 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39-40页 |
2.5.3 还原能力测定(FRAP) | 第40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1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3.2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 第41-44页 |
3.3 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44-47页 |
3.3.1 线性关系、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45页 |
3.3.2 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考察 | 第45-46页 |
3.3.3 加样回收率 | 第46-47页 |
3.4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7页 |
3.5 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47-4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金丝小枣黄酮提取物体外保肝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50-7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0-54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51-52页 |
1.3 细胞株 | 第52页 |
1.4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52-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64页 |
2.1 细胞复苏、培养与传代 | 第54-56页 |
2.1.1 细胞复苏 | 第54-55页 |
2.1.2 细胞传代 | 第55页 |
2.1.3 细胞计数 | 第55页 |
2.1.4 细胞冻存 | 第55-56页 |
2.2 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 | 第56页 |
2.3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L-02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2.4 黄酮提取物对APAP所致的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 第57页 |
2.5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T、ALT、LDH、NO水平的检测 | 第57页 |
2.6 细胞中SOD活性和GSH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2.7 ROS含量测定 | 第58页 |
2.8 RT-PCR法测定TNF-α、IL-6、IL-1β mRNA的表达 | 第58-61页 |
2.8.1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 第58-59页 |
2.8.2 逆转录方法 | 第59-60页 |
2.8.3 RT-PCR扩增 | 第60-61页 |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61-64页 |
2.9.1 细胞中总蛋白的提取 | 第61页 |
2.9.2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的提取 | 第61-62页 |
2.9.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62-63页 |
2.9.4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63-64页 |
2.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4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77页 |
3.1 黄酮提取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3.2 黄酮提取物对AST、ALT、LDH、NO水平的影响 | 第66-68页 |
3.3 黄酮提取物对SOD活性和GSH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 黄酮提取物对L-02细胞中ROS水平的影响 | 第69-72页 |
3.5 黄酮提取物对细胞中TNF-α、IL-6、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2-73页 |
3.6 黄酮提取物对COX-2和iNOS蛋白的表达的影响 | 第73-75页 |
3.7 黄酮提取物对NF-κB p65和Nrf2蛋白的表达的影响 | 第75-7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金丝小枣黄酮提取物的体内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78-96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8-80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78-79页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79-8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5页 |
2.1 小鼠分组及给药 | 第80-81页 |
2.2 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样品收集 | 第81页 |
2.3 与肝功能相关的血清生化参数的测定 | 第81页 |
2.4 SOD、GSH-Px、MDA和GSH水平的测定 | 第81-82页 |
2.5 TNF-α、IL-6和IL-1β水平的测定 | 第82页 |
2.6 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82页 |
2.6.1 总蛋白的提取收集 | 第82页 |
2.6.2 Western blot分析 | 第82页 |
2.7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82-84页 |
2.8 免疫组化实验 | 第84-85页 |
2.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8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5页 |
3.1 黄酮提取物对血清中AST、ALT、ALP和TB水平的影响 | 第85-86页 |
3.2 黄酮提取物对肝脏中MDA、GSH、SOD和GSH-PX的影响 | 第86-88页 |
3.3 黄酮提取物对血清中NO、TNF-α、IL-6和IL-1β水平的影响 | 第88-90页 |
3.4 黄酮提取物对肝组织中NF-κB p65、Nrf2和NQO1的影响 | 第90-91页 |
3.5 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91-92页 |
3.6 免疫组织化分析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92-9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2-11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