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干扰不同SCMV基因片段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影响

英文缩略表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1 转基因受体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2 玉米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 RNAi 机制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RNAi 作用机制第14-16页
        1.2.2 RNA 干涉介导基因沉默的途径第16页
    1.3 RNAi 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植物基因功能分析第16-17页
        1.3.2 抗病毒基因工程第17-18页
        1.3.3 植物品质改良第18页
    1.4 病害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1 传统病害评定技术第18-19页
        1.4.2 基于计算机识别软件的病害评定技术第19-20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0-24页
        2.1.1 植株材料第20-21页
        2.1.2 质粒载体第21-22页
        2.1.3 培养基第22-23页
        2.1.4 酶、试剂及试剂盒第23页
        2.1.5 引物第23页
        2.1.6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2 方法第24-31页
        2.2.1 质粒 DNA 的大量提取第24页
        2.2.2 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第24-25页
        2.2.3 基因枪转化步骤第25-27页
        2.2.4 DNA 的提取第27-28页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第28-29页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第29页
        2.2.7 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的 PCR 检测第29页
        2.2.8 成株期玉米单株抗性分析第29-30页
        2.2.9 抗性评价方法第30-31页
3 结果分析第31-48页
    3.1 玉米组织培养及基因枪遗传转化第31-34页
        3.1.1 基因型对愈伤的诱导的影响第31-32页
        3.1.2 基因枪遗传转化及转化愈伤的分化成苗第32-34页
    3.2 PCR 检测第34-38页
        3.2.1 T0 PCR 检测第34-36页
        3.2.2 T2 和 T3 代 PCR 检测第36-38页
    3.3 田间抗性评价第38-43页
        3.3.1 大喇叭口期抗性鉴定第38-39页
        3.3.2 抽雄期与开花期抗性评价第39-41页
        3.3.3 A、B、C 三种表达载体抗性差异比较第41-43页
    3.4 基于图像识别的抗性分析第43-48页
        3.4.1 Compu Eye 分析第43-44页
        3.4.2 Photoshop RGB 分析第44-48页
4 讨论第48-51页
    4.1 愈伤诱导与分化差异分析第48-49页
    4.2 三种 RNAi 表达载体抗性差异分析第49-50页
    4.3 基于图像识别抗性评价分析第50-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5.1 基因枪遗传转化及分子检测第51页
    5.2 前期成功转化的 T2、T3 代分子检测第51页
    5.3 T2、T3 代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第51-52页
    5.4 玉米矮花叶病害识别体系评价第52页
    5.5 三种 RNAi 表达载体抗性差异分析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方施肥和揭膜时期对洋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配网母线保护中基于FPGA的过程层采样传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