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柔性石墨材料的简单概述 | 第10-12页 |
1.2.1 柔性石墨材料的性质 | 第10页 |
1.2.2 国内外柔性石墨材料的发展动态 | 第10页 |
1.2.3 柔性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1.2.4 柔性石墨材料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聚苯胺发展及概述 | 第12-18页 |
1.3.1 导电聚苯胺的发展 | 第12页 |
1.3.2 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质 | 第12-14页 |
1.3.3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 第14-15页 |
1.3.4 聚苯胺的合成与掺杂 | 第15-17页 |
1.3.5 聚苯胺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锌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 第18-19页 |
1.4.1 氧化银 | 第18页 |
1.4.2 空气电极 | 第18-19页 |
1.4.3 聚苯胺 | 第19页 |
1.5 Zn-PANi二次电池的简介及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5.1 Zn-PANi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5.2 国内外对Zn-PANi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3 Zn-PANi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4页 |
2 聚苯胺电极基体的选择、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4-37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4-25页 |
2.2.2 实验材料的制备及预处理 | 第25-26页 |
2.2.3 以各种材料为正极集流体的聚苯胺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锌-聚苯胺二次电池的组装 | 第26-27页 |
2.2.5 测试与表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3.1 五组电池第一次充放电对比 | 第27-28页 |
2.3.2 四组电池循环性能的对比 | 第28-31页 |
2.3.3 聚苯胺/石墨纸复合材料电极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 第31-32页 |
2.3.4 石墨纸和金箔两基体材料上聚苯胺的FTIR分析 | 第32-33页 |
2.3.5 石墨纸与金箔两基体材料上聚苯胺的SEM表征 | 第33-34页 |
2.3.6 循环伏安分析 | 第34页 |
2.3.7 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聚苯胺/石墨纸电极的掺杂及其性能优化 | 第37-57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7-38页 |
3.2.2 电化学法制备掺杂态的阴极 | 第38-39页 |
3.2.3 测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3.3.1 掺杂金属离子及化合物的电化学影响 | 第40-50页 |
3.3.2 掺杂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影响 | 第50-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石墨纸为集流体的聚苯胺填充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7-70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62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59页 |
4.2.2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59-61页 |
4.2.3 测试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4.3.1 化学及电化学合成法所组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 第62页 |
4.3.2 正极材料最佳填充量的选定 | 第62-63页 |
4.3.3 不同电流密度对填充式锌-聚苯胺电池放电比容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4 锌-聚苯胺填充式电池的循环性能研究 | 第64-65页 |
4.3.5 掺杂对锌-聚苯胺填充式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