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电化学工业论文--电镀工业论文--单一金属的电镀论文

无氰镀银铜棒的制备工艺及拉拔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键合铜线及铜银复合线第11-12页
        1.1.1 键合铜线的概述第11页
        1.1.2 铜银复合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无氰电镀银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第12-15页
        1.2.1 无氰电镀银的发展第12-14页
        1.2.2 无氰电镀银的主要体系第14-15页
        1.2.3 无氰电镀银的主要存在问题第15页
        1.2.4 无氰电镀银的发展趋势第15页
    1.3 银的电沉积机理第15-16页
        1.3.1 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第15-16页
        1.3.2 电结晶机理研究第16页
    1.4 金属拉拔工艺第16-18页
        1.4.1 拉拔的概念第16-17页
        1.4.2 拉拔的发展历史第17页
        1.4.3 拉拔的分类第17-18页
        1.4.4 拉拔的特点第18页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1-29页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1-22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1-22页
    2.2 镀银铜线的制备第22-25页
        2.2.1 电镀银实验装置第22-23页
        2.2.2 溶液配制及工艺流程第23-24页
        2.2.3 纯铜棒镀银过程第24-25页
        2.2.4 纯铜棒的拉拔过程第25页
    2.3 镀层结构的表征第25-26页
        2.3.1 宏观表面形貌第25页
        2.3.2 微观表面形貌第25页
        2.3.3 XRD测试第25-26页
        2.3.4 TEM测试第26页
    2.4 镀层性能的测试第26-29页
        2.4.1 银镀层与铜棒结合强度测试第26页
        2.4.2 银镀层抗变色性能测试第26-27页
        2.4.3 镀层硬度测试第27页
        2.4.4 镀层耐蚀性测试第27-29页
第三章 纯铜棒镀银层的制备第29-4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无氰镀银体系的确定及优化第29-33页
        3.2.1 体系的确定第29-31页
        3.2.2 正交实验优化镀液成分第31-33页
    3.3 无氰镀银工艺研究第33-43页
        3.3.1 镀液成份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3-37页
        3.3.2 工艺条件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7-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页
第四章 纯铜棒镀银层的结构第43-58页
    4.1 镀层相的组成和界面结构第43-48页
        4.1.1 镀层相的组成第43-47页
        4.1.2 镀层的界面结构第47-48页
    4.2 镀层厚度及表面平整度第48-52页
        4.2.1 镀层厚度的测量第48-50页
        4.2.2 镀层表面平整度的测量第50-52页
    4.3 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第52-56页
        4.3.1 镀层的硬度测量第52-53页
        4.3.2 镀层的耐蚀性测量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镀银铜棒的拉拔第58-66页
    5.1 拉拔装置的设计第58页
    5.2 拉拔模具的设计第58-62页
        5.2.1 模具材料的确定及设计准则第58-60页
        5.2.2 拉拔模具的特点及模具设计第60-62页
    5.3 镀银铜棒的拉拔第62-64页
        5.3.1 拉拔后镀层微观形貌及相的变化第62-64页
    5.4 本章小节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尖晶石结构AB2X4材料的制备及磁性和光伏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Ni3(NO32(OH)4多孔纳米片的高效制备及钴掺杂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