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PRMMCs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1 PRMMCs的增强相及基体的选择 | 第10-11页 |
1.2.2 PRMMCs的制备技术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分析 | 第13-23页 |
2.1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产生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13页 |
2.2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 第13-16页 |
2.2.1 材料参数 | 第14页 |
2.2.2 有限元模拟 | 第14-16页 |
2.3 颗粒对镁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6-21页 |
2.3.1 颗粒形状对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2 颗粒尺寸对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3 单胞模型b型颗粒体积分数对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4 多胞模型体积分数对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纳米压痕测SiCp/AZ91D力学行为 | 第23-35页 |
3.1 纳米压痕技术简介 | 第23页 |
3.1.1 纳米压痕试验的发展历史 | 第23页 |
3.2 纳米压痕试验原理 | 第23-28页 |
3.2.1 纳米压痕试验装置的组成 | 第23-25页 |
3.2.2 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量原理 | 第25-28页 |
3.3 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3.4 结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SiCp/AZ91D的动态力学行为 | 第35-5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4.2 SiCp/AZ91D复合材料冲击压缩实验 | 第35-38页 |
4.2.1 准静态实验 | 第35-36页 |
4.2.2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 | 第36-37页 |
4.2.3 冲击压缩实验原理[54-55] | 第37-38页 |
4.3 本构关系理论模型 | 第38-41页 |
4.3.1 本构关系 | 第38页 |
4.3.2 描述本构关系的常用模型 | 第38-41页 |
4.4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4.1 实验方案 | 第41页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4.3 本构方程 | 第45-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