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基坑降水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6页 |
1.2.1 降水引发地表沉降成因 | 第12-13页 |
1.2.2 地表沉降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地表沉降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地表沉降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渗流的基本理论与地表沉陷的计算方法 | 第17-23页 |
2.1 渗流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太沙基固结理论 | 第17-18页 |
2.1.2 比奥固结理论 | 第18页 |
2.1.3 应力场方程 | 第18-19页 |
2.1.4 渗流场方程 | 第19页 |
2.1.5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关系 | 第19-20页 |
2.2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2.1 经典的沉降计算方法 | 第20页 |
2.2.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降水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23-43页 |
3.1 FLAC概述 | 第23-26页 |
3.1.1 FLAC简介 | 第23页 |
3.1.2 FLAC的计算特征和优势 | 第23-24页 |
3.1.3 FLAC~(3D)软件处理流固耦合的方法 | 第24-25页 |
3.1.4 基坑降水开挖流固耦合模拟技术要点 | 第25-26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26-30页 |
3.2.1 工程背景 | 第26-27页 |
3.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3.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3.3 监测方案及监测数据 | 第30-33页 |
3.3.1 车站施工监测方案 | 第30-32页 |
3.3.2 监测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4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41页 |
3.4.1 数值模型的简化 | 第33-36页 |
3.4.2 各步骤与计算参数 | 第36-38页 |
3.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土体参数变化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土体参数变化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3-50页 |
4.1.1 土体弹性模量对地表沉降的影晌 | 第43-45页 |
4.1.2 土体粘聚力对沉降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3 土体内摩擦角对沉降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4 土体的渗透系数对沉降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5 静止土压力系数对沉降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6 土体的剪胀角对沉降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 土体参数调整方案 | 第50-51页 |
4.2.1 土体参数调整方案的确定 | 第50页 |
4.2.2 土体参数调整后的基坑地表沉降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坑外地表沉降控制方法研究 | 第53-71页 |
5.1 降水井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53-59页 |
5.1.1 降水井深度不同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53-56页 |
5.1.2 降水井间距不同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56-59页 |
5.2 止水帷幕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59-64页 |
5.2.1 止水帷幕深度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59-62页 |
5.2.2 不同渗透系数止水帷幕下基坑内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 回灌作用对基坑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64-70页 |
5.3.1 回灌井数量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不同抽水回灌比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报告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