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 2.1.1 表象的概念 | 第11页 |
| 2.1.2 表象训练的概念 | 第11页 |
| 2.1.3 运动表象的概念 | 第11-12页 |
| 2.1.4 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2.2 国外内-外表象训练的理论研究 | 第13页 |
| 2.3 国外内-外表象训练的应用研究 | 第13-15页 |
| 2.4 我国内-外表象训练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2.5 我国内-外表象训练的应用研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 3.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 3.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 3.3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 3.4 教学实验法 | 第18-26页 |
| 3.4.1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 3.4.2 一般教学方法 | 第19-20页 |
| 3.4.3 实验教学法 | 第20-21页 |
| 3.4.4 实验教学具体内容 | 第21-26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8页 |
| 4.1 实验前相关因素控制 | 第26-31页 |
| 4.1.1 实验对象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 4.1.2 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 第27-29页 |
| 4.1.3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个体表象能力指标对比 | 第29页 |
| 4.1.4 实验前实验对象不同维度表象能力指标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 4.1.5 教学视频的效度检验 | 第31页 |
| 4.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 第31-35页 |
| 4.2.1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立定跳远成绩对比 | 第31-32页 |
| 4.2.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1分钟跳绳成绩对比 | 第32-34页 |
| 4.2.3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50米跑成绩对比 | 第34-35页 |
| 4.3 实验后实验组表象能力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 4.3.1 实验后实验1、2组表象能力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 4.3.2 实验后实验1、2组不同维度表象能力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 4.4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羽毛球运动技能成绩对比分析 | 第38-48页 |
| 4.4.1 羽毛球不同动作技能评分标准 | 第38-41页 |
| 4.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羽毛球动作技能成绩对比分析 | 第41-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 5.2 建议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63页 |
| 附录一 实验具体教学流程 | 第52-61页 |
| 附录二 运动表象能力评价问卷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