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高活性金铜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金纳米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0-14页
        1.2.1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0-12页
        1.2.2 折射率对LSPR的影响第12-13页
        1.2.3 金纳米棒的LSPR理论分析第13-14页
    1.3 金纳米棒的制备第14-16页
        1.3.1 种子合成法第14页
        1.3.2 电化学合成法第14-15页
        1.3.3 模板法第15页
        1.3.4 电子束光刻法第15-16页
        1.3.5 其他方法第16页
    1.4 金纳米棒光学特性的应用第16-21页
        1.4.1 吸收性能第16-17页
        1.4.2 光热效应第17-19页
        1.4.3 表面增强拉曼第19-20页
        1.4.4 催化特性第20-21页
    1.5 金纳米材料作为仿生酶的研究第21-22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金铜复合纳米棒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第24-44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1 实验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3 实验过程第26-28页
        2.3.1 金纳米棒的制备第26-27页
        2.3.2 金铜复合纳米棒的材料制备第27页
        2.3.3 光热效应过程测试第27-28页
        2.3.4 光动力学过程研究第28页
    2.4 结果和讨论第28-42页
        2.4.1 金铜复合纳米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第28-31页
        2.4.2 金纳米棒和金铜复合纳米棒的光学性质第31-32页
        2.4.3 金铜复合纳米棒的生长过程研究第32-35页
        2.4.4 金纳米棒和金铜复合纳米棒的光热效应第35-38页
        2.4.5 金铜复合纳米棒在近红外光照射下释放单线态氧第38-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金铜复合纳米棒作为仿生模拟酶的研究第44-57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5页
        3.2.1 实验试剂第45页
        3.2.2 实验仪器第45页
    3.3 实验过程第45-46页
        3.3.1 TMB显色实验第45-46页
        3.3.2 催化氧化抗坏血酸第46页
        3.3.3 比色法检测抗坏血酸第46页
    3.4 结果和讨论第46-56页
        3.4.1 金铜复合纳米棒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研究第46-50页
        3.4.2 金铜复合纳米棒催化氧化抗坏血酸第50-54页
        3.4.3 金铜复合纳米棒利用比色法检测抗坏血酸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Cu~(2+)诱导金纳米棒自组装的光学性质研究第57-72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8-59页
        4.2.1 实验试剂第58页
        4.2.2 实验仪器第58-59页
    4.3 实验过程第59-60页
        4.3.1 CYS-AuNRs材料的制备第59页
        4.3.2 不同pH条件下Cu~(2+)对金纳米棒组装的影响第59页
        4.3.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测量第59页
        4.3.4 Cu~(2+)-CYS-AuNRs的光热性能研究第59-60页
        4.3.5 制备纳米传感器检测铜离子第60页
        4.3.6 特异性识别研究第60页
    4.4 结果和讨论第60-70页
        4.4.1 半胱氨酸分子对金纳米棒的组装及LSPR峰的影响第60-63页
        4.4.2 Cu~(2+)对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组装及光学性质的影响第63-65页
        4.4.3 利用金纳米棒复合材料光热效应检测Cu~(2+)第65-67页
        4.4.4 CYS-AuNRs作为光热传感器检测Cu~(2+)的特异性识别第67-68页
        4.4.5 利用金纳米棒复合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效应检测Cu~(2+)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72-74页
    5.1 主要研究成果第72-73页
    5.2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涂层为功能梯度材料的介质上的Robin问题的实效边条件
下一篇:糖基化金壳去铁铁蛋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物可控释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