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 | 第2-3页 |
摘要 | 第3-6页 |
SUMMARY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百脉根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1 百脉根种质资源概况 | 第14-15页 |
1.2 百脉根引种适应性及育种研究 | 第15-16页 |
1.3 百脉根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6页 |
1.4 俄罗斯百脉根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2.百脉根产量特性研究 | 第17-19页 |
2.1 株高 | 第17页 |
2.2 产量 | 第17-18页 |
2.3 再生性 | 第18-19页 |
3.百脉根品质特性研究 | 第19-21页 |
3.1 营养成分 | 第19-20页 |
3.2 营养价值评价 | 第20-21页 |
4.百脉根光合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4.1 光合速率 | 第21页 |
4.2 蒸腾速率 | 第21-22页 |
4.3 水分利用率 | 第22页 |
5.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5.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5页 |
第二章 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产量性能研究 | 第25-36页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5页 |
1.2 供试材料 | 第25-26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6-27页 |
1.5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1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绝对株高 | 第27-28页 |
2.2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鲜草产量 | 第28-29页 |
2.3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干草产量 | 第29-30页 |
2.4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再生速度 | 第30页 |
2.5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再生强度 | 第30-31页 |
2.6 百脉根种质材料产量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2.7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产量性状聚类分析 | 第32页 |
3.讨论 | 第32-33页 |
4.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价值评价 | 第36-48页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36页 |
1.2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1.4 供试材料采样方法 | 第36页 |
1.5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1.6 数据分析及灰色关联度 | 第37-38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2.1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成分分析 | 第38-42页 |
2.2 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指标的变异分析 | 第42页 |
2.3 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2.4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 第43-46页 |
3.讨论 | 第46-47页 |
4.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 第48-61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48页 |
1.2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8-49页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9页 |
1.6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49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2.1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光合速率比较 | 第49-50页 |
2.2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蒸腾速率比较 | 第50-51页 |
2.3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水分利用率比较 | 第51页 |
2.4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胞间CO_2浓度比较 | 第51-52页 |
2.5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气孔导度比较 | 第52-53页 |
2.6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的气孔限制值比较 | 第53页 |
2.7 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2.8 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速率与其他光合参数的通径分析 | 第54-55页 |
2.9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能力综合评价 | 第55-58页 |
3.讨论 | 第58-59页 |
4.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品质相关性分析 | 第61-66页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61页 |
1.2 供试材料 | 第61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61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61-62页 |
1.4.1 产量性能测定方法 | 第61页 |
1.4.2 品质特性测定方法 | 第61页 |
1.4.3 光合特性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2页 |
2.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2.1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2.2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构成因子通径分析 | 第63-64页 |
2.3 不同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生理特性与品质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3.讨论 | 第65页 |
4.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综合评价 | 第66-73页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66页 |
1.2 供试材料 | 第66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66页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66页 |
1.4.1 产量特性测定方法 | 第66页 |
1.4.2 品质特性测定方法 | 第66页 |
1.4.3 光合特性测定方法 | 第66页 |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6-67页 |
2.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2.1 不同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综合评价 | 第67-70页 |
3.讨论 | 第70-71页 |
4.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3-77页 |
1.讨论 | 第73-74页 |
1.1 百脉根种质材料的产量性能 | 第73页 |
1.2 百脉根种质材料的营养价值 | 第73-74页 |
1.3 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光合生理特性 | 第74页 |
1.4 百脉根种质材料光合生理参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74页 |
2.结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个人简介 | 第8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