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网络消费和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 第15-22页 |
2.1 网络消费的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网络消费的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2.1.2 网络消费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2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概述 | 第17-22页 |
2.2.1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2.2.2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2.2.3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演变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3.1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 第22-26页 |
3.1.1 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被限制 | 第22-23页 |
3.1.2 网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受到限制 | 第23-24页 |
3.1.3 网络消费者的隐私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 第24-25页 |
3.1.4 网络消费者的安全权受到更大威胁 | 第25页 |
3.1.5 网络消费者的求偿权行使困难 | 第25-26页 |
3.2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3.2.1 法律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2 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2.3 经营者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2.4 消费者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3.2.5 其他问题 | 第30-32页 |
第4章 国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典型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8页 |
4.1 国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典型制度 | 第32-35页 |
4.1.1 美国——法律制度、组织机构、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机结合 | 第32-33页 |
4.1.2 日本——法律法规、行政保护机构、消费者维权组织的统一 | 第33-34页 |
4.1.3 欧盟——完善和先进的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4.2 国外典型制度对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启示 | 第35-38页 |
4.2.1 及时转变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理念 | 第35-36页 |
4.2.2 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6-38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 第38-49页 |
5.1 法律层面的立法建议 | 第38-41页 |
5.1.1 制定网络交易行为专门法 | 第38页 |
5.1.2 完善在线信息披露制度立法 | 第38-39页 |
5.1.3 加强对网络交易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 第39页 |
5.1.4 完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程序立法 | 第39-41页 |
5.2 监督和管理层面的建议 | 第41-44页 |
5.2.1 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 第41-42页 |
5.2.2 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 | 第42-43页 |
5.2.3 加强消费者协会的监督作用 | 第43-44页 |
5.2.4 发挥媒体对网络消费中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 第44页 |
5.3 经营者层面的建议 | 第44-46页 |
5.3.1 健全网络经营者的准入制度 | 第44-45页 |
5.3.2 推广交易平台经营者现行赔付制度 | 第45页 |
5.3.3 推行强制责任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 第45-46页 |
5.3.4 推行网络交易管理信息建设 | 第46页 |
5.4 消费者层面的策略 | 第46-47页 |
5.4.1 开展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社会协作 | 第46页 |
5.4.2 开展网络消费者教育引导工作 | 第46-47页 |
5.4.3 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 第47页 |
5.5 其他方面的建议 | 第47-49页 |
5.5.1 完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维权平台 | 第47-48页 |
5.5.2 完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