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提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质量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依据第8-9页
        1.理论依据第8页
        2.现实依据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论文研究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阐述第14-20页
    (一)农村合作金融第14-15页
        1.农村合作金融的概念第14页
        2.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原则第14-15页
    (二)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第15-17页
        1.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概念第15页
        2.重组后三种金融组织的发展情况第15-17页
    (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第17页
        1.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概念第17页
        2.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作用第17页
    (四)农村合作金融供给质量第17-20页
        1.农村合作金融供给质量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2.提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质量意义第18-20页
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结构分析第20-32页
    (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结构第20-24页
        1.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供给的演变第20-21页
        2.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第21-23页
        3.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特征第23-24页
    (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求结构第24-26页
        1.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求主体第24页
        2.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求特征第24-26页
    (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求结构失衡状况第26-32页
        1.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求数量上的失衡第26-29页
        2.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法规和政策适应性的失衡第29-30页
        3.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合作上的失衡第30-31页
        4.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异化严重第31-32页
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6页
    (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主体职能定位不准第32页
    (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创新不足第32-33页
    (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质量不高第33页
    (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人才缺乏第33-34页
    (五)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乏力第34-35页
    (六)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控弱化第35-36页
五、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对策第36-40页
    (一)枝江市“农合联+金融”的个案启示第36-37页
    (二)增加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总量第37-38页
    (三)提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质量第38页
    (四)加大综合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第38页
    (五)创新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供给模式第38-39页
    (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文化产业众筹融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资本监管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