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肿瘤病理学 | 第14-16页 |
1.1.1 肿瘤的产生 | 第14-15页 |
1.1.2 肿瘤病理结构 | 第15页 |
1.1.3 肿瘤的转移 | 第15-16页 |
1.2 肿瘤间质与肿瘤微环境 | 第16-21页 |
1.2.2 肿瘤间质与细胞浸润 | 第18-21页 |
1.3 肿瘤间质与细胞因子 | 第21-24页 |
1.3.1 微环境与整合素的促肿瘤活性 | 第21-22页 |
1.3.2 微环境与旁分泌信号传导 | 第22-24页 |
1.4 肿瘤间质与microRNA | 第24-26页 |
1.4.1 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1.4.2 microRNA与TAFs失调 | 第25-26页 |
1.4.3 miRNA与TAF转化 | 第26页 |
1.4.4 miRNA与基质细胞的募集修饰 | 第26页 |
1.5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建立4T1-GFP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 | 第27-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1.2 细胞系 | 第27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28-2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乳腺肿瘤细胞系的准备 | 第29-30页 |
2.2.2 麻醉用戊巴比妥钠配制及效用检测 | 第30页 |
2.2.3 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2.2.4 肿瘤模型的指标与生长检测 | 第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3.1 戊巴比妥钠麻醉效果评价 | 第31-32页 |
2.3.2 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评价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肿瘤不同瘤层细胞分析 | 第35-5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5-37页 |
3.1.1 试验用细胞株 | 第35页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3.1.3 主要试验用仪器与耗材 | 第36-3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7-45页 |
3.2.1 不同瘤层肿瘤细胞的获取 | 第37-38页 |
3.2.2 不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38-40页 |
3.2.3 RNA提取及cDNA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4 半定量PCR测定各肿瘤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水平表达差异 | 第41-44页 |
3.2.5 不同肿瘤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3.3.1 对不同肿瘤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45-46页 |
3.3.2 mRNA提取及cDNA的制备 | 第46-47页 |
3.3.3 半定量PCR测定各肿瘤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水平表达差异 | 第47-52页 |
3.3.4 不同肿瘤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 第52-53页 |
3.3.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不同瘤层细胞与体外培养4T1-GFP细胞系致瘤性检测 | 第54-6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4.1.1 试验动物 | 第54页 |
4.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54页 |
4.1.3 主要试验用仪器与耗材 | 第54-5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4.2.1 观察不同肿瘤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曲线 | 第55-56页 |
4.2.2 观察各肿瘤组小鼠瘤体、脾指数及肿瘤转移情况 | 第56页 |
4.2.3 统计各肿瘤组小鼠生存时间 | 第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3.1 各肿瘤组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曲线统计结果 | 第56-57页 |
4.3.2 各肿瘤组小鼠脾指数变化及肿瘤转移情况 | 第57-59页 |
4.3.3 统计并绘制各肿瘤组小鼠生存曲线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0-63页 |
5.1 讨论 | 第60-61页 |
5.2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