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

福建海坛岛北部老红砂沉积的古地理意义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1-15页
        1.2.1 国外有关红色砂质沉积物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国内有关红色砂质沉积物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3 国内外风尘(黄土)/风砂-古土壤旋回沉积及其古地理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4页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第16-18页
        2.1.1 地质地貌第16-17页
        2.1.2 气候和水文第17页
        2.1.3 土壤和植被第17-18页
    2.2 研究区老红砂分布与沉积地貌第18-20页
        2.2.1 老红砂分布特征第18页
        2.2.2 老红砂地貌形态特征第18-19页
        2.2.3 老红砂沉积特征第19-20页
    2.3 典型剖面特征与样品采集第20-24页
        2.3.1 青峰(QF)剖面第20-21页
        2.3.2 君山(JS)剖面第21-23页
        2.3.3 流水(LS)剖面第23-24页
第3章 研究区老红砂沉积年代测定与地层划分第24-30页
    3.1 光释光测年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第24-25页
    3.2 海坛岛北部老红砂沉积的年代学标尺第25-30页
        3.2.1 青峰(QF)剖面测年数据分析第25-26页
        3.2.2 青峰(QF)剖面沉积年龄第26-27页
        3.2.3 君山(JS)、流水(LS)剖面沉积年龄第27-30页
第4章 海坛岛北部老红砂环境代用指标特征第30-44页
    4.1 色度特征第30-33页
        4.1.1 色度分析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第30页
        4.1.2 研究区老红砂的色度参数特征第30-33页
    4.2 粒度特征第33-40页
        4.2.1 粒度分析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第33-34页
        4.2.2 研究区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第34-37页
        4.2.3 研究区剖面的粒度参数特征第37-40页
    4.3 X射线衍射分析第40-44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实验方法第40-41页
        4.3.2 研究区剖面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第41-44页
第5章 老红砂沉积的古地理意义第44-53页
    5.1 老红砂成因分析第44-45页
    5.2 老红砂的多期发育特征第45-49页
    5.3 老红砂的旋回沉积特征第49-51页
    5.4 老红砂旋回沉积记录的古地理环境演变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主要结论第53-5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55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个人简历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正则拓扑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诊断度分析
下一篇:锤击震源不同参数激发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