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唇部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7-10页 |
1.2 本文主要任务及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 第12-20页 |
2.1 图像处理相关技术 | 第12-14页 |
2.1.1 图像滤波 | 第12-13页 |
2.1.2 尺度归一 | 第13页 |
2.1.3 彩色空间转换 | 第13-14页 |
2.1.4 灰度变换 | 第14页 |
2.2 模式识别相关技术 | 第14-20页 |
2.2.1 模板匹配 | 第14-16页 |
2.2.2 边缘检测 | 第16-17页 |
2.2.3 聚类分析 | 第17-20页 |
第三章 说话人唇部特征信息提取的方案设计 | 第20-24页 |
3.1 概述 | 第20页 |
3.2 说话人唇部特征提取的系统模型 | 第20-21页 |
3.3 视频信息的预处理 | 第21-22页 |
3.4 唇轮廓序列的生成 | 第22页 |
3.5 唇部特征信息的提取 | 第22-23页 |
3.6 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视频信息的预处理 | 第24-33页 |
4.1 概述 | 第24页 |
4.2 预处理的工作步骤及处理模型 | 第24-26页 |
4.3 预处理中关键模块的算法及设计实现 | 第26-32页 |
4.3.1 视频分帧 | 第27-29页 |
4.3.2 人脸提取 | 第29-30页 |
4.3.3 唇区提取 | 第30-32页 |
4.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唇轮廓序列的生成过程 | 第33-47页 |
5.1 概述 | 第33页 |
5.2 唇轮廓序列的生成步骤及处理模型 | 第33-36页 |
5.3 唇轮廓序列生成中关键模块的算法及设计实现 | 第36-41页 |
5.3.1 参数学习 | 第36-39页 |
5.3.2 去噪 | 第39-40页 |
5.3.3 亮度过滤 | 第40-41页 |
5.4 生成的唇轮廓序列效果及性能分析 | 第41-46页 |
5.4.1 唇轮廓序列生成效果 | 第41-42页 |
5.4.2 性能分析及对比 | 第42-46页 |
5.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唇部特征信息的提取过程 | 第47-57页 |
6.1 概述 | 第47页 |
6.2 特征信息的提取步骤及处理模型 | 第47-50页 |
6.3 唇部特征信息提取关键模块的算法设计及实现 | 第50-53页 |
6.3.1 关键帧筛选 | 第50-52页 |
6.3.2 特征数据获取 | 第52-53页 |
6.4 特征信息提取的实现效果及分析 | 第53-56页 |
6.4.1 唇部特征生成的实现过程及步骤 | 第53页 |
6.4.2 唇边界检测过程的实现及分析 | 第53-54页 |
6.4.3 关键帧筛选的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6.4.4 特征数据提取的结果及分析 | 第55页 |
6.4.5 特征信息输出的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6.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唇部特征信息在单音节识别中的应用 | 第57-66页 |
7.1 概述 | 第57页 |
7.2 识别的工作步骤及处理模型 | 第57-61页 |
7.3 基于唇型特征的单音节识别过程的设计 | 第61-62页 |
7.3.1 知识库生成过程 | 第61-62页 |
7.3.2 音节识别过程 | 第62页 |
7.4 特征信息在识别中的效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7.4.1 知识库生成过程的实现效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7.4.2 音节识别过程的实现效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7.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八章 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 第66-68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8.2 本文特点及创新点 | 第66-67页 |
8.3 下一步工作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1 区分唇部与唇外区域的色度筛选实现结果 | 第72-74页 |
附录2 区分唇部与唇内区域的色度筛选实现结果 | 第74-76页 |
附录3 基于各色度分量组合的唇部区域提取实现结果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