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8-26页 |
一、问题与目的 | 第18-20页 |
二、研究回顾 | 第20-22页 |
三、研究的主旨、方法与思路 | 第22-23页 |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监事会制度何去何从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比较考察 | 第26-29页 |
一、德国双层制模式下的监事会 | 第26页 |
二、单层制模式下的监事会 | 第26-27页 |
三、美国一元制模式下的独立董事 | 第27页 |
四、日本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与选择的双重模式 | 第27-28页 |
五、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并存模式 | 第28页 |
六、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监事会监督与独立董事监督的差异性考察 | 第29-31页 |
一、性质的不同 | 第29页 |
二、职权范围的不同 | 第29-30页 |
三、作用方式的不同 | 第30页 |
四、社会背景的差异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中国的选择 | 第31-40页 |
一、关于我国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选择的争论及评析 | 第31-34页 |
二、我国的理性立场 | 第34-40页 |
第三章 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40-60页 |
第一节 各国监事会功能的文本考察 | 第40-46页 |
一、德国公司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40-42页 |
二、日本公司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42-43页 |
三、我国公司监事会的功能定位 | 第43-45页 |
四、结论:内部监督与职工民主管理的并存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监事会功能的经济分析 | 第46-52页 |
一、公司本质:组织,还是契约? | 第46-47页 |
二、公司的组织性与内部监督 | 第47-49页 |
三、公司的契约性与内部监督 | 第49-52页 |
第三节 监事会功能的社会历史分析 | 第52-56页 |
一、监事会监督功能的社会历史分析 | 第53-54页 |
二、监事会职工民主管理功能的社会历史分析 | 第54-56页 |
第四节 监事会功能的发展 | 第56-60页 |
一、监事会监督功能的强化 | 第56-57页 |
二、监事会职工参与功能的优化 | 第57-59页 |
三、监事会决策功能的弱化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监事会制度的运行机理 | 第60-86页 |
第一节 监事会运行效果的评价要素 | 第60-63页 |
一、监事会功能实现的评判 | 第60-61页 |
二、影响监事会运行效果的基本要素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及行使模式 | 第63-72页 |
一、监事会的监督职权 | 第63-69页 |
二、监事会监督职权的行使模式 | 第69-72页 |
第三节 监事会的组成 | 第72-79页 |
一、监事会的规模 | 第72-73页 |
二、监事会的结构 | 第73-74页 |
三、监事的任职资格 | 第74-79页 |
第四节 监事会的会议机制 | 第79-83页 |
一、会议次数 | 第79页 |
二、会议的召集 | 第79-81页 |
三、会议的召开 | 第81-83页 |
第五节 对监事的激励与约束 | 第83-86页 |
一、报酬激励机制 | 第83-84页 |
二、义务约束机制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实践考察 | 第86-110页 |
第一节 立法及其他规定的文本考察 | 第86-90页 |
一、立法规定 | 第86-88页 |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 | 第88-90页 |
三、简要评论 | 第90页 |
第二节 实证考察 | 第90-94页 |
一、2005年《公司法》实施前的情况 | 第90-91页 |
二、2005年《公司法》实施后的情况 | 第91-92页 |
三、上证50公司职工监事制度运行情况 | 第92页 |
四、公司个案情况 | 第92-94页 |
第三节 监事会制度运行的问题 | 第94-100页 |
一、监事会制度运行效果难尽人意 | 第94-96页 |
二、监事会制度运行的问题归纳 | 第96-100页 |
第四节 监事会功能实现障碍的根源探究 | 第100-110页 |
一、一个前提性认识:如何理性对待制度实施困境 | 第100-102页 |
二、监事会功能实现障碍的立法环节分析 | 第102-110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法律对策 | 第110-130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基本原则 | 第110-115页 |
一、政策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的匹配原则 | 第110-113页 |
二、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的系统化原则 | 第113-114页 |
三、立法完善与实施机制优化的协同原则 | 第114页 |
四、法律与政策文件、惯例的体系化原则 | 第114-115页 |
五、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的均衡原则 | 第115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主要对策 | 第115-130页 |
一、监事会与其他专门监督机制的关系 | 第115-117页 |
二、监事任免机制 | 第117-120页 |
三、监事会监督职权及实施规则 | 第120-122页 |
四、监事个人监督权 | 第122-124页 |
五、监事会工作机制 | 第124-125页 |
六、法律之外其他文本的体系化 | 第125-127页 |
七、监事报酬机制与约束机制 | 第127-128页 |
八、监事会运行的社会氛围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