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目录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烟气脱硫相关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烟气脱硫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主要脱硫技术动态经济分析 | 第12-25页 |
2.1 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概况 | 第12-14页 |
2.1.1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应用 | 第12-13页 |
2.1.2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概况 | 第13-14页 |
2.2 主要烟气脱硫技术介绍 | 第14-18页 |
2.2.1 湿式石灰/石灰石烟气脱硫技术 | 第14-15页 |
2.2.2 半干式钙法 | 第15-16页 |
2.2.2.1 旋转喷雾干燥法 | 第15页 |
2.2.2.2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 | 第15-16页 |
2.2.2.3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法 | 第16页 |
2.2.3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16-17页 |
2.2.4 海水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17页 |
2.2.5 电子束法烟气脱硫技术 | 第17-18页 |
2.3 动态分析法 | 第18-20页 |
2.3.1 动态分析法计算公式 | 第18-19页 |
2.3.2 动态分析数据收集 | 第19页 |
2.3.3 烟气脱硫处理方案计算公式分析 | 第19-20页 |
2.4 八种烟气脱硫处理方案动态经济分析 | 第20-25页 |
2.4.1 湿法烟气脱硫处理方案动态经济分析 | 第20-21页 |
2.4.2 半干法烟气脱硫处理方案动态经济分析 | 第21-22页 |
2.4.3 干法烟气脱硫处理方案动态经济分析 | 第22-23页 |
2.4.4 综合比较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黄岛电厂2X125MW机组烟气脱硫项目概况 | 第25-32页 |
3.1 项目概述 | 第25-26页 |
3.1.1 电厂情况 | 第25页 |
3.1.2 项目规划 | 第25-26页 |
3.2 项目建设条件 | 第26-29页 |
3.2.1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3.2.2 交通运输 | 第26页 |
3.2.3 气象条件 | 第26-27页 |
3.2.4 水源及水质分析 | 第27页 |
3.2.5 煤种与煤质分析 | 第27-28页 |
3.2.6 机组型式及系统 | 第28-29页 |
3.3 项目具体方案 | 第29-32页 |
3.3.1 总体布置 | 第29页 |
3.3.2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 | 第29-30页 |
3.3.3 脱硫塔底渣处理系统 | 第30页 |
3.3.4 供水供电系统 | 第30-31页 |
3.3.5 控制系统 | 第31页 |
3.3.6 土建部分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黄岛电厂脱硫处理方案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2页 |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2-33页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5页 |
4.2.1 经济指标 | 第34页 |
4.2.2 技术指标 | 第34-35页 |
4.2.3 环境指标 | 第35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42页 |
4.3.1 层次分析法 | 第36-39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9-42页 |
4.3.2.1 方案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2.2 准则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页 |
4.3.2.3 各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黄岛电厂脱硫方案技术经济评价 | 第42-51页 |
5.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5.3.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5.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3页 |
5.3.3 模糊隶属关系矩阵R的确定 | 第43-44页 |
5.3.3.1 定量指标隶属关系矩阵R的确定 | 第43-44页 |
5.3.3.2 定性指标隶属关系矩阵R的确定 | 第44页 |
5.4 黄岛电厂脱硫处理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51页 |
5.4.1 确定评价因素集 | 第45-46页 |
5.4.2 确定隶属函数和隶属度 | 第46-49页 |
5.4.2.1 经济性能 | 第46页 |
5.4.2.2 技术性能 | 第46-47页 |
5.4.2.3 环境性能 | 第47-48页 |
5.4.2.4 确定隶属度 | 第48-49页 |
5.4.3 综合评价 | 第49-51页 |
5.4.3.1 一级模糊评价 | 第49页 |
5.4.3.2 二级模糊评价 | 第49页 |
5.4.3.3 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