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概述 | 第13-15页 |
1.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第17-29页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 | 第17页 |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第17-24页 |
2.2.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 第17-18页 |
2.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第18-21页 |
2.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第21-24页 |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暂态电容电流 | 第24-26页 |
2.3.2 暂态电感电流 | 第26-27页 |
2.3.3 暂态接地电流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小电流接地单相故障选线算法研究 | 第29-51页 |
3.1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比较 | 第29-33页 |
3.1.1 拉线法 | 第29-30页 |
3.1.2 零序电流比幅法 | 第30页 |
3.1.3 零序电流比相法 | 第30页 |
3.1.4 五次谐波法 | 第30-31页 |
3.1.5 基于最大△(Isinφ)法 | 第31页 |
3.1.6 首半波法 | 第31页 |
3.1.7 能量法 | 第31-32页 |
3.1.8 注入信号法 | 第32页 |
3.1.9 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 | 第32-33页 |
3.2 本课题拟采用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 第33-34页 |
3.3 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分析 | 第34-36页 |
3.4 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 第36-39页 |
3.4.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6-37页 |
3.4.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37页 |
3.4.3 多分辨分析 | 第37-38页 |
3.4.4 Mallat分解与重构算法 | 第38-39页 |
3.5 小波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3.6 小波分析在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 第42-45页 |
3.6.1 小波分析选线判据及选线流程 | 第42-43页 |
3.6.2 小波变换确定故障时刻 | 第43-44页 |
3.6.3 小波变换实现故障选线 | 第44-45页 |
3.7 基于MATLAB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第45-50页 |
3.7.1 MATLAB及Simulink简介 | 第45-46页 |
3.7.2 电力系统工具箱SimPowerSystems简介 | 第46页 |
3.7.3 基于SimPowerSystems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第46-48页 |
3.7.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信号注入及行波测距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测距研究 | 第51-67页 |
4.1 整体方案概述 | 第52-53页 |
4.2 信号注入法实现故障区段检测基本原理 | 第53-55页 |
4.3 行波的故障特征 | 第55-58页 |
4.4 行波测距方法 | 第58-63页 |
4.4.1 A型行波测距原理 | 第59-60页 |
4.4.2 B型行波测距原理 | 第60-61页 |
4.4.3 C型行波测距原理 | 第61-62页 |
4.4.4 D型行波测距原理 | 第62页 |
4.4.5 本论文选用的行波测距原理 | 第62-63页 |
4.5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行波暂态信息 | 第63-64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64-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测距装置的设计 | 第67-85页 |
5.1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测距装置硬件设计 | 第67-79页 |
5.1.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67-68页 |
5.1.2 TMS320F2812供电电路设计 | 第68-69页 |
5.1.3 开关量输出模块电路设计 | 第69-70页 |
5.1.4 注入信号发生模块电路设计 | 第70-71页 |
5.1.5 注入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71-73页 |
5.1.6 模拟量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73-76页 |
5.1.7 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 第76-79页 |
5.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测距装置软件设计 | 第79-83页 |
5.2.1 开发语言与开发环境 | 第79-80页 |
5.2.2 主程序设计 | 第80-81页 |
5.2.3 三相电压电流采集子程序设计 | 第81-82页 |
5.2.4 串行通讯子程序设计 | 第82-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