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内河港口布局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1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2 省内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范围及水平年 | 第15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与基础 | 第15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吉林省内河航运网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2.1 气象、气候条件 | 第18-19页 |
2.2 吉林省内河航运现状 | 第19-22页 |
2.2.1 第二松花江航运现状 | 第19-20页 |
2.2.2 嫩江航运现状 | 第20-21页 |
2.2.3 松花江干流航运现状 | 第21页 |
2.2.4 鸭绿江航运现状 | 第21页 |
2.2.5 图们江航运现状 | 第21-22页 |
2.3 主要营运船舶现状 | 第22-23页 |
2.4 航运现状评价 | 第23-24页 |
2.4.1 航运发展特点 | 第23页 |
2.4.2 吉林省内河航运地位和作用 | 第23-24页 |
2.4.3 主要存在问题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吉林省内河流域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 第26-35页 |
3.1 内河流域自然环境 | 第26-27页 |
3.2 内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31页 |
3.2.1 松花江流域 | 第27-30页 |
3.2.2 鸭绿江流域 | 第30-31页 |
3.2.3 图们江流域 | 第31页 |
3.3 腹地内主要产品调查与分析 | 第31-34页 |
3.3.1 煤炭 | 第31页 |
3.3.2 粮食 | 第31-32页 |
3.3.3 砂石 | 第32页 |
3.3.4 块石 | 第32页 |
3.3.5 石油及化工产品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吉林省内河流域综合运输网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5-45页 |
4.1 吉林市综合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5-37页 |
4.1.1 吉林市对外交通网与结构 | 第35-36页 |
4.1.2 吉林市客、货运输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4.2 松原市综合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7-40页 |
4.2.1 松原市对外交通网与结构 | 第37-38页 |
4.2.2 松原市客、货运输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4.3 白城市综合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0-42页 |
4.3.1 白城市对外交通网与结构 | 第40-41页 |
4.3.2 白城市客货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1-42页 |
4.4 其他地区综合运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吉林省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45-60页 |
5.1 吉林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45-50页 |
5.1.1 吉林港吞吐量现状分析 | 第45页 |
5.1.2 吉林港吞吐量预测 | 第45-50页 |
5.2 松原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50-52页 |
5.2.1 港口吞吐量现状分析 | 第50-51页 |
5.2.2 港口吞吐量预测 | 第51-52页 |
5.3 大安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52-55页 |
5.3.1 港口吞吐量现状分析 | 第52-54页 |
5.3.2 大安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54-55页 |
5.4 其它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55-58页 |
5.5 港口旅客吞吐量预测 | 第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吉林省内河港口布局 | 第60-71页 |
6.1 布局思路 | 第60页 |
6.2 布局原则 | 第60-61页 |
6.3 港口定位 | 第61-62页 |
6.3.1 港口数量与专业分工 | 第61页 |
6.3.2 货物种类的确定 | 第61页 |
6.3.3 港口结构调整 | 第61-62页 |
6.4 港口布局 | 第62-70页 |
6.4.1 港口地理位置的选择 | 第62-66页 |
6.4.2 港口规模确定 | 第66-7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