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结构·文化--当代日本服装结构设计特点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当代日本设计的文化特点 | 第8-17页 |
| 第一节 宗教思想在日本设计中的渗透 | 第8-11页 |
| (一)自然之美 | 第8-9页 |
| (二)“残缺”之美 | 第9页 |
| (三)简素之美 | 第9-11页 |
| (四)间隔之美 | 第11页 |
| 第二节 战争的影响 | 第11-12页 |
| (一)“物哀”观念的深化 | 第11页 |
| (二)“暴力美学”的发展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西方新设计理论的影响 | 第12-14页 |
|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12页 |
| (二)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 第12-14页 |
| 第四节 21 世纪新文化潮流的影响 | 第14-16页 |
| 第五节 多元文化的交融 | 第16-17页 |
| (一)开放包容性 | 第16页 |
| (二)创造性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当代日本服装结构设计形成的文化基础 | 第17-28页 |
| 第一节 和服的直线剪裁与人体空间关系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直线裁剪方法的应用 | 第18-19页 |
| 第三节 平面制版技术的应用 | 第19-24页 |
| (一)服装纸样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 (二)余量的处理方式 | 第21-23页 |
| (三)服装原型版的应用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斜裁造型方法的影响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当代日本服装的结构与空间造型的特点 | 第28-37页 |
| 第一节 人体解放—人体与服装的空间构造 | 第28-31页 |
| (一)宽松的款式设计 | 第28-29页 |
| (二) One Size 服装的流行 | 第29-30页 |
| (三)服装的多种穿着方式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解构—服装结构的空间表现 | 第31-35页 |
| (一)川久保玲的“破碎”空间表现 | 第31-32页 |
| (二)三宅一生的“未完成”解构理念 | 第32-35页 |
| (三)渡边淳弥的服装解构空间表现 | 第35页 |
| 第三节 混搭—反传统理念与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当代日本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材质表现 | 第37-44页 |
| 第一节 传统服装面料改造技术的表现 | 第37-41页 |
| (一)褶裥 | 第37-39页 |
| (二)立体布纹 | 第39-40页 |
| (三)填充物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新型材质的应用 | 第41-44页 |
| (一)三宅一生的面料设计 | 第41页 |
| (二)菱沼良树的面料创新实践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实现立体空间造型的一般方法 | 第44-51页 |
| 第一节 几何轮廓造型 | 第44-47页 |
| (一)灯笼折叠效果 | 第44-45页 |
| (二)三角折叠效果 | 第45页 |
| (三)圆形效果 | 第45页 |
| (四)肩部三角造型效果 | 第45-46页 |
| (五)腰部三角折叠效果 | 第46-47页 |
| (六)衣摆折叠造型效果 | 第47页 |
| 第二节 扭转 | 第47-50页 |
| 第三节 结扣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图释 | 第56-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