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实践思维与法治的实践本性 | 第12-24页 |
1.1 实践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8页 |
1.1.1 实践思维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实践思维的特征 | 第13-15页 |
1.1.3 实践思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5-18页 |
1.2 法治的实践本性 | 第18-21页 |
1.2.1 实践是法治实现的过程 | 第18-19页 |
1.2.2 法治的实践本性:属人的目的性 | 第19-20页 |
1.2.3 法治的实践本性:实践的智慧 | 第20-21页 |
1.3 实践思维与法治的实践本性 | 第21-24页 |
2 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法治之改进 | 第24-39页 |
2.1 当下法治观念之反思 | 第25-28页 |
2.1.1 现代法治观念之反思 | 第25-26页 |
2.1.2 法治观念中人的重要地位 | 第26-28页 |
2.2 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法治建构的原则 | 第28-30页 |
2.2.1 坚持实践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2.2.2 坚持人法并重的法治前提 | 第29-30页 |
2.3 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法治之完善 | 第30-39页 |
2.3.1 实践思维:法治意识的培育 | 第31-33页 |
2.3.2 实践思维:普遍与具体的沟通 | 第33-34页 |
2.3.3 实践思维: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 | 第34-36页 |
2.3.4 实践思维:制度性的规划 | 第36-37页 |
2.3.5 实践思维的法治意义 | 第37-39页 |
3 实践思维:法治是一种行动 | 第39-48页 |
3.1 市民社会的法治行动 | 第39-43页 |
3.1.1 市民社会的内涵 | 第39-40页 |
3.1.2 市民社会与法治的互动关系 | 第40-41页 |
3.1.3 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法治展望 | 第41-43页 |
3.2 国家的法治行动 | 第43-45页 |
3.2.1 国家法治行动的原则 | 第43页 |
3.2.2 国家法治行动的方式 | 第43-45页 |
3.3 人的法治行动 | 第45-48页 |
3.3.1 建立公民的规则意识 | 第45-46页 |
3.3.2 推动公民的权利意识 | 第46-47页 |
3.3.3 人、事件和法治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