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7页 |
1.1.1 建筑与能源 | 第11-15页 |
1.1.2 总能系统与分布式能源体系 | 第15-16页 |
1.1.3 绿色建筑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9页 |
1.4.1 建筑能源与绿色建筑 | 第35-36页 |
1.4.2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机理 | 第36-37页 |
1.4.3 基于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的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 | 第37-38页 |
1.4.4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 第38-39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40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及其集成机理 | 第42-71页 |
2.1 绿色建筑及其能源系统 | 第42-47页 |
2.1.1 绿色建筑与生态学 | 第42-43页 |
2.1.2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 | 第43-47页 |
2.2 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理论 | 第47-52页 |
2.2.1 系统集成理论概述 | 第47-48页 |
2.2.2 多能源综合互补集成 | 第48-49页 |
2.2.3 环境损失最小原则 | 第49页 |
2.2.4 多功能能源系统及其系统集成 | 第49-50页 |
2.2.5 分布式能源体系及智慧能源网络 | 第50-52页 |
2.3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机理 | 第52-59页 |
2.3.1 建筑能源与空间节能 | 第52-55页 |
2.3.2 绿色建筑能源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 | 第55-56页 |
2.3.3 绿色建筑分布式能源体系 | 第56-58页 |
2.3.4 建筑能源集成系统全生命周期评价与控制 | 第58-59页 |
2.4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评价 | 第59-70页 |
2.4.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能源评价 | 第59-64页 |
2.4.2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综合评价 | 第64-66页 |
2.4.3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的实施与控制 | 第66-7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设计 | 第71-107页 |
3.1 建筑能源适用性分析与集成设计 | 第71-86页 |
3.1.1 太阳能 | 第71-75页 |
3.1.2 太空辐射低温源 | 第75-77页 |
3.1.3 地热资源的利用 | 第77-78页 |
3.1.4 空气源及风能 | 第78-82页 |
3.1.5 生物质能 | 第82-84页 |
3.1.6 其他 | 第84-86页 |
3.2 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设计原则 | 第86-96页 |
3.2.1 建筑用能分析 | 第86-88页 |
3.2.2 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设计 | 第88-93页 |
3.2.3 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 | 第93-94页 |
3.2.4 低能耗-低碳-绿色建筑 | 第94-96页 |
3.3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模式 | 第96-106页 |
3.3.1 可再生能源互补集成的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 | 第96-102页 |
3.3.2 可再生能源耦合化石能源的建筑供能系统 | 第102-103页 |
3.3.3 楼宇电热冷联产燃气总能系统 | 第103页 |
3.3.4 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能源体系 | 第103-10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四章 基于光伏辐射板的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设计及运行控制研究 | 第107-152页 |
4.1 具有电热冷联产能源属性的光伏辐射板多功能构件 | 第107-133页 |
4.1.1 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概述 | 第107-108页 |
4.1.2 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的理论分析 | 第108-111页 |
4.1.3 光伏辐射板的模拟分析 | 第111-116页 |
4.1.4 电热冷联产光伏辐射板的性能分析 | 第116-130页 |
4.1.5 电热冷联产光伏能源部品的集成性能分析 | 第130-133页 |
4.2 低温差辐射+除湿及新风等多功能末端 | 第133-136页 |
4.2.1 低温差辐射概述 | 第133-134页 |
4.2.2 多功能低温差辐射末端的性能分析 | 第134-136页 |
4.2.3 多功能低温差辐射末端的集成性能分析 | 第136页 |
4.3 多功能辅助端 | 第136-141页 |
4.3.1 高效多源热泵 | 第136-138页 |
4.3.2 蓄能技术 | 第138-139页 |
4.3.3 其他辅助端 | 第139-140页 |
4.3.4 用户侧能量管理 | 第140-141页 |
4.4 系统运行模式及控制策略 | 第141-145页 |
4.4.1 系统运行及控制概述 | 第141-143页 |
4.4.2 冬季集冷供热模式 | 第143-144页 |
4.4.3 夏季集热供冷模式 | 第144页 |
4.4.4 过渡季节运行模式 | 第144-145页 |
4.4.5 系统运行优化及控制策略 | 第145页 |
4.5 系统设计与优化集成 | 第145-150页 |
4.5.1 系统集成设计与优化 | 第145-148页 |
4.5.2 系统集成特征与节能效果 | 第148-149页 |
4.5.3 集成过程与系统性能的关联规律 | 第149-1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五章 绿色建筑多功能能源系统集成应用实例分析 | 第152-200页 |
5.1 SUNFLOWER 太阳房 | 第152-173页 |
5.1.1 项目概述 | 第152-155页 |
5.1.2 多功能能源系统设计 | 第155-161页 |
5.1.3 能耗模拟 | 第161-165页 |
5.1.4 性能分析与评价 | 第165-171页 |
5.1.5 系统优化及推广应用 | 第171-173页 |
5.2 东营华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 | 第173-198页 |
5.2.1 项目概述 | 第173-176页 |
5.2.2 多功能能源系统设计 | 第176-183页 |
5.2.3 系统运行控制 | 第183-184页 |
5.2.4 性能分析与评价 | 第184-196页 |
5.2.5 系统优化与推广应用分析 | 第196-1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98-2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00-205页 |
6.1 结论 | 第200-201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201-202页 |
6.3 展望 | 第202-205页 |
参考文献 | 第205-22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225-227页 |
致谢 | 第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