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电气化铁道的干扰与防干扰论文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传播的若干理论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研究背景第13-16页
    1.2 弓网离线电弧危害及其抑制技术第16-17页
    1.3 弓网离线电弧电磁干扰的研究现状第17-34页
        1.3.1 电气化铁路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第17-18页
        1.3.2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实验室电气特性研究第18-23页
        1.3.3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测试方法的研究第23-26页
        1.3.4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横向衰减研究第26-27页
        1.3.5 铁路供电多导体电磁干扰传播的研究第27-34页
    1.4 论文立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4-36页
    1.5 论文结构第36-37页
第二章 电气化铁路弓网系统及分层土壤概述第37-51页
    2.1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第37-42页
        2.1.1 AT牵引供电网第37-38页
        2.1.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第38-40页
        2.1.3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多导体第40-42页
    2.2 电气化铁路受电弓第42-43页
    2.3 弓网离线的评价标准第43页
    2.4 轨道电路及其干扰第43-45页
        2.4.1 轨道电路分类第43-44页
        2.4.2 轨道电路的干扰第44页
        2.4.3 轨道电路的抗干扰分析第44-45页
    2.5 土壤分层及其电磁特性第45-46页
    2.6 土壤结构对电磁干扰传播的影响第46-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弓网电弧电磁干扰传导仿真研究第51-79页
    3.1 地面架设牵引供电多导体第51-52页
    3.2 多导体的传输线求解第52-61页
        3.2.1 架空线的电报方程应用条件第53-54页
        3.2.2 铁路架空多导体时域电报方程第54-55页
        3.2.3 三导体架空线的传输线参数值第55-57页
        3.2.4 架空线二层土壤地阻抗的时域处理第57-58页
        3.2.5 二层土壤地阻抗矢量匹配近似第58-61页
    3.3 AT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及状态方程的处理第61-68页
        3.3.1 AT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第62-64页
        3.3.2 AT变压器状态方程的处理第64-68页
    3.4 铁路系统架空线的FDTD迭代方程第68-72页
        3.4.1 FDTD离散原则第68-69页
        3.4.2 FDTD迭代中电磁干扰源第69-70页
        3.4.3 考虑二层土壤地阻抗的FDTD电流迭代第70-72页
    3.5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3.5.1 不同带宽的影响第73-74页
        3.5.2 电弧位置与AT变压器距离的影响第74-75页
        3.5.3 第一层土壤不同厚度的影响第75-76页
        3.5.4 有多个电弧发生的叠加影响第76-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弓网电弧对轨道电路的耦合干扰仿真研究第79-95页
    4.1 考虑轨道电路影响的供电多导体第80-83页
        4.1.1 不规则导体圆柱近似法则第80-83页
    4.2 供电多导体中间连接集总元件的处理第83-85页
    4.3 直流轨道电路第85-88页
        4.3.1 发送端等效电路及FDTD离散第85-86页
        4.3.2 接收端等效电路及FDTD离散第86-87页
        4.3.3 直流轨道电路最终迭代公式第87-88页
    4.4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88-91页
        4.4.1 单源和双源的影响第88-89页
        4.4.2 不同带宽的影响第89-90页
        4.4.3 不同位置轨道电路设备的响应第90-91页
        4.4.4 接收端和发送端的响应第91页
    4.5 任意轨道电路FDTD迭代公式第91-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弓网电弧的辐射干扰仿真研究第95-115页
    5.1 测试点波的构成第96-97页
    5.2 二层土壤对铁路架空线电磁辐射场研究第97-113页
        5.2.1 被积函数的枝点和极点第102-104页
        5.2.2 二层土壤弓网电弧电磁干扰的吸附表面波第104-105页
        5.2.3 二层土壤铁路架空线侧面波第105-106页
        5.2.4 二层土壤铁路架空线总场表达式第106-109页
        5.2.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09-113页
    5.3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5-116页
    6.2 今后工作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125页
作者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