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pipe恢复突变体LL-2的研究及PIPE的定点突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缩略词表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3页
    1.1 拟南芥是一种模式植物第10页
        1.1.1 拟南芥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第10页
        1.1.2 拟南芥所具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0页
    1.2 GA调节植物发育的研究第10-13页
        1.2.1 GA对植物发育的调节第10-11页
        1.2.2 赤霉素代谢调控及其信号转导第11-13页
    1.3 酪蛋白激酶第13-18页
        1.3.1 酪蛋白激酶的分类第13-14页
        1.3.2 酪蛋白激酶的结构特性第14-16页
        1.3.3 酪蛋白激酶的作用第16-18页
        1.3.4 展望第18页
    1.4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Y2H)第18-22页
        1.4.1 酵母双杂的原理第18-20页
        1.4.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改进第20-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5页
    2.1 材料第23-26页
        2.1.1 植株,菌种第23页
        2.1.2 载体,工具酶及试剂第23页
        2.1.3 常用的试剂第23-24页
        2.1.4 培养基第24-26页
    2.2 方法第26-35页
        2.2.1 拟南芥培养第26页
        2.2.2 CTAB法提取拟南芥的基因组DNA第26-27页
        2.2.3 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第27-32页
        2.2.4 酵母双杂第32页
        2.2.5 蛋白诱导和纯化第32-33页
        2.2.6 蛋白酶活测定第33页
        2.2.7 激酶T-DNA插入株系的表型分析第33-35页
第三章 结果及分析第35-47页
    3.1 恢复突变体LL-2的研究第35-40页
        3.1.1 LL-2部分恢复了pipe的表型第35页
        3.1.2 LL-2的基因定位第35-36页
        3.1.3 LL-2的遗传背景分析及纯化第36-37页
        3.1.4 pipe突变蛋白与DELLA蛋白的酵母双杂第37-38页
        3.1.5 pipe突变蛋白与正常蛋白的酶活测定第38-40页
        3.1.6 PIPE~(H183Y)单突变体和PIPE~(H183YT246M)双突变体转化植株的表型第40页
    3.2 点突变PIPE基因第40-44页
        3.2.1 扩增带入点突变的模板质粒第40-41页
        3.2.2 酶切PCR产物第41页
        3.2.3 带入突变位点质粒模板的获得第41页
        3.2.4 PIPE_(6110A)表达载体构建第41页
        3.2.5 筛选转基因植株第41-42页
        3.2.6 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第42-43页
        3.2.7 酵母双杂的结果及显色反应第43-44页
    3.3 激酶T-DNA插入株系的表型鉴定第44-47页
        3.3.1 激酶T-DNA插入株系信息检索第44页
        3.3.2 激酶T-DNA插入株系的遗传分析第44-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50页
    4.1 二次诱变株系LL-2对pipe的表型有部分恢复第47页
    4.2 定点突变对PIPE基因功能的影响第47-48页
    4.3 激酶T-DNA插入对pipe的影响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腾钢铁高强度钢生产技改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
下一篇:盐腺泌盐在超旱生植物红砂响应盐及干旱中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