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0.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惩罚性赔偿之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立法综述 | 第16-17页 |
·理论综述 | 第17-20页 |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文章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20-22页 |
1. 惩罚性赔偿的界定 | 第22-30页 |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 第22-26页 |
·惩罚性赔偿源考 | 第22-23页 |
·英美法系对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 第23-24页 |
·国内学者对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 第24-25页 |
·本文对惩罚性赔偿的定义 | 第25-26页 |
·惩罚性赔偿与侵权法中相关制度的关系 | 第26-30页 |
·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的关系 | 第26-28页 |
·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 第28-30页 |
2. 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 | 第30-38页 |
·英美法系侵权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演变 | 第30-33页 |
·英国 | 第30-31页 |
·美国 | 第31-33页 |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惩罚性赔偿的态度 | 第33-36页 |
·德国侵权法上对补偿性赔偿的突破 | 第33-34页 |
·日本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讨论 | 第34-35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惩罚性赔偿立法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 | 第38-46页 |
·补偿性赔偿责任的局限 | 第38-40页 |
·一个法律经济学的公式:汉德公式(B=PL) | 第38-39页 |
·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几率:履行差错 | 第39-40页 |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分析 | 第40-43页 |
·惩罚功能 | 第40-41页 |
·阻遏功能 | 第41页 |
·补偿功能 | 第41-42页 |
·鼓励私人执法的功能 | 第42-43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 | 第43-46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性质的不同学说 | 第43-44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44-46页 |
4. 我国大陆地区惩罚性赔偿立法现状的检视 | 第46-52页 |
·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立法 | 第46-47页 |
·对我国惩罚性赔偿的立法评价 | 第47-52页 |
·对《消法》中惩罚性赔偿立法的评价 | 第47-49页 |
·对《解释》中惩罚性赔偿立法的评价 | 第49-50页 |
·对《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立法的评价 | 第50-52页 |
5. 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设想 | 第52-70页 |
·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52-56页 |
·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 | 第52-55页 |
·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 | 第55-56页 |
·侵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相关规定及评价 | 第56-58页 |
·侵权法草案及建议稿中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57-58页 |
·对四部侵权法草案建议稿的评价 | 第58页 |
·侵权法惩罚性赔偿的法律定位 | 第58-59页 |
·侵权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59-63页 |
·主观要件 | 第60-62页 |
·客观要件 | 第62-63页 |
·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63-70页 |
·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应遵循的原则 | 第63-64页 |
·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 第64-68页 |
·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参考因素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