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前言第14-17页
1、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理论研究回顾及文献综述第17-26页
   ·国外理论研究回顾及文献综述第17-21页
   ·国内理论研究回顾和文献综述第21-26页
2、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概述第26-40页
   ·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基本内涵第26-29页
     ·融资融券交易的涵义第26-27页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第27-28页
     ·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第28-29页
   ·融资融券的作用第29-35页
     ·融资融券的积极作用第29-34页
     ·融资融券的消极作用第34-35页
   ·卖空交易的市场效益:一个基于香港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第35-40页
3、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主要模式比较第40-59页
   ·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授信模式第41-44页
     ·分散授信模式的概念第41-42页
     ·分散授信模式的特点第42-43页
     ·分散授信模式的优缺点第43-44页
   ·日本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第44-48页
     ·集中授信模式的概念第44-46页
     ·集中授信模式的特点第46-48页
     ·集中授信模式的优缺点第48页
   ·中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授信模式第48-52页
     ·双轨制模式的概念第48-50页
     ·双轨制模式的特点第50-52页
   ·中国融资融券模式第52-56页
     ·中国试点阶段融资融券模式概念第52-53页
     ·中国融资融券试点的背景第53-54页
     ·中国试点阶段融资融券模式形成的原因第54-55页
     ·中国试点阶段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特点第55-56页
   ·中、美、日、台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主要差异第56-59页
4、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微观运行基础比较第59-67页
   ·参与主体资格第59-61页
     ·客户资格条件第59-60页
     ·券商资格条件第60-61页
   ·标的证券第61-62页
   ·保证金比例第62-64页
   ·融资融券交易限制第64-65页
   ·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微观运行基础的主要差异第65-67页
5、中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监管机制比较第67-72页
   ·美国第67-68页
   ·日本第68-69页
   ·台湾第69页
   ·中国第69-70页
     ·监管机构第69-70页
     ·监管法律法规第70页
   ·中外融资融券交易监管机制的主要差异第70-72页
6、结论及政策建议第72-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后记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