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概述 | 第11-13页 |
| 1.2 稀土元素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稀土元素的应用 | 第13-15页 |
| 1.2.2 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9-20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6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5页 |
| 2.2.1 区域地层 | 第21-22页 |
| 2.2.2 区域构造 | 第22-24页 |
| 2.2.3 区域火山岩 | 第24-25页 |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长白山火山岩化学成分研究 | 第26-37页 |
| 3.1 样品采集与样品特征 | 第26-27页 |
| 3.2 实验研究 | 第27-28页 |
| 3.2.1 仪器设备及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 3.2.2 样品的处理 | 第28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 3.3.1 常量元素含量特征 | 第28-30页 |
| 3.3.2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 第30-31页 |
| 3.3.3 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 第31-36页 |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 第37-51页 |
| 4.1 相态及相态的研究意义 | 第37-38页 |
| 4.2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38页 |
| 4.3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分析流程 | 第38-39页 |
| 4.4 火山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分析 | 第39-42页 |
| 4.4.1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9-40页 |
| 4.4.2 实验所用试剂 | 第40-41页 |
| 4.4.3 样品处理方法 | 第41-42页 |
| 4.5 分析性能研究 | 第42-48页 |
| 4.5.1 内标的选择 | 第42-43页 |
| 4.5.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3-46页 |
| 4.5.3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46-47页 |
| 4.5.4 方法的准确性分析 | 第47-48页 |
| 4.6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 4.6.1 提取溶液的体积优化 | 第48页 |
| 4.6.2 样品基体对实验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7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5.1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特征 | 第51-52页 |
| 5.2 稀土元素相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 第52-53页 |
| 5.3 La、Ce、Nd元素的赋存状态分析 | 第53-54页 |
| 5.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