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工程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简介 | 第12-13页 |
| 1.3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虚拟样机技术及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7-24页 |
| 2.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17-20页 |
| 2.1.1 实现过程 | 第17-18页 |
| 2.1.2 意义 | 第18-19页 |
| 2.1.3 虚拟样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 2.2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 2.2.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20-21页 |
| 2.2.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 第21页 |
| 2.2.3 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求解 | 第21-22页 |
| 2.2.4 刚性问题与相容性问题 | 第22-24页 |
| 第3章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几何建模 | 第24-30页 |
| 3.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 | 第24-25页 |
| 3.2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结构及性能参数介绍 | 第25-27页 |
| 3.2.1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的结构说明 | 第25-26页 |
| 3.2.2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26页 |
| 3.2.3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的性能参数 | 第26-27页 |
| 3.3 基于 UG 的太阳能板折叠机构几何建模 | 第27-28页 |
| 3.3.1 建模前准备 | 第27页 |
| 3.3.2 机构各构件的 UG 建模 | 第27-28页 |
| 3.4 UG 与 ADAMS 之间的模型数据传输 | 第28-2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 第30-50页 |
| 4.1 MSC.ADAMS 相关内容 | 第30-31页 |
| 4.2 模型中的约束 | 第31-33页 |
| 4.3 模型中的载荷 | 第33-37页 |
| 4.3.1 弹簧 | 第33-34页 |
| 4.3.2 接触 | 第34-35页 |
| 4.3.3 模型中接触的处理 | 第35-36页 |
| 4.3.4 摩擦力 | 第36-37页 |
| 4.3.5 模型中摩擦力的处理 | 第37页 |
| 4.4 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37-39页 |
| 4.4.1 虚拟样机约束汇总 | 第37-38页 |
| 4.4.2 模型验证及虚拟样机信息 | 第38-39页 |
| 4.5 太阳能板折叠机构展开过程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 4.5.1 仿真前准备工作 | 第39-40页 |
| 4.5.2 撑杆机构子系统仿真 | 第40页 |
| 4.5.3 系统整体虚拟样机仿真 | 第40-42页 |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构件有限元分析 | 第50-58页 |
| 5.1 ANSYS 有限元分析相关内容 | 第50-51页 |
| 5.2 构件几何模型 | 第51页 |
| 5.3 材料特性参数、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 5.4 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处理 | 第52-53页 |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58-70页 |
| 6.1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58页 |
| 6.2 ADAMS 中建立与使用柔性体 | 第58-61页 |
| 6.2.1 建立柔性体的两种方法 | 第58页 |
| 6.2.2 ADAMS 中柔性体的表达 | 第58-59页 |
| 6.2.3 ANSYS 生成模态中性(MNF)文件 | 第59-60页 |
| 6.2.4 ADAMS 建立刚-柔耦合模型 | 第60-61页 |
| 6.2.5 柔性体与模型中其他构件的连接 | 第61页 |
| 6.3 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1-65页 |
| 6.3.1 柔性构件的建立 | 第62-63页 |
| 6.3.2 柔性体与模型的连接 | 第63页 |
| 6.3.3 柔性体计算模态选择 | 第63-64页 |
| 6.3.4 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64-65页 |
| 6.4 撑杆子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仿真 | 第65-66页 |
| 6.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