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土壤微团聚体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 第11页 |
·土壤微团聚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研究 | 第11-14页 |
·不同土壤粒径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 第11-12页 |
·重金属在土壤不同粒径中的分布 | 第12-13页 |
·土壤微团聚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研究 | 第13-14页 |
·描述土壤微团聚体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供试土壤 | 第18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18-23页 |
·土壤微团聚体粒径分级 | 第18-19页 |
·供试重金属离子 | 第19页 |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土壤pH的测定——土水比为1:2.5 | 第19页 |
·有机质——用K_2Cr_2O_7氧化法(外加热法)测定 | 第19页 |
·游离氧化铁——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三钠-碳酸氢钠(DCB)法测定 | 第19-20页 |
·阳离子交换量(CEC)——NH_4OAc交换法测定 | 第20页 |
·无定形氧化铁——酸性草酸-草酸铵缓冲溶液浸提测定 | 第20页 |
·原土和土壤微团聚体对Cu~(2+)、Zn~(2+)的吸附解吸试验 | 第20-22页 |
·原土和土壤微团聚体对Cu~(2+)、Zn~(2+)的吸附试验 | 第20-21页 |
·原土和土壤微团聚体对Cu~(2+)、Zn~(2+)的解吸试验 | 第21页 |
·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土壤组分的去除方法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5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基本性质分布 | 第23-26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中有机质分布 | 第23-2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中氧化物分布 | 第2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中CEC分布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名山河流域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Zn~(2+)的吸附解吸 | 第26-3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Zn~(2+)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26-31页 |
·不同Cu~(2+)浓度下原土和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量和吸附曲线 | 第26-27页 |
·不同Zn~(2+)浓度下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吸附量和吸附曲线 | 第27-29页 |
·不同质量浓度下Cu~(2+)、Zn~(2+)的分布系数K_d | 第29-30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的基本性质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名山河流域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Zn~(2+)的解吸特征研究 | 第31-34页 |
·不同Cu~(2+)浓度下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解吸量 | 第31-33页 |
·不同Zn~(2+)浓度下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解吸特征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Cu~(2+)、Zn~(2+)的吸附解吸特征 | 第34-40页 |
·土壤各组分的去除 | 第34-35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Cu~(2+)、Zn~(2+)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35-38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Cu~(2+)的吸附 | 第35-37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Zn~(2+)的吸附 | 第37-38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Cu~(2+)、Zn~(2+)的解吸特征研究 | 第38-40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Cu~(2+)的解吸 | 第38-39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有机质后对Zn~(2+)的解吸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Cu~(2+)、Zn~(2+)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 第40-46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Cu~(2+)、Zn~(2+)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40-4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Cu~(2+)的吸附 | 第40-42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Zn~(2+)的吸附 | 第42-44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Cu~(2+)、Zn~(2+)的解吸特征研究 | 第44-45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Cu~(2+)的解吸 | 第44-45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对Zn~(2+)的解吸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Cu~(2+)、Zn~(2+)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 第46-51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Cu~(2+)、Zn~(2+)的吸附特征研究 | 第46-49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Cu~(2+)的吸附 | 第46-48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Zn~(2+)的吸附 | 第48-49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Cu~(2+)、Zn~(2+)的解吸特征研究 | 第49-51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Cu~(2+)的解吸 | 第49-50页 |
·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对Zn~(2+)的解吸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对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解吸Cu~(2+)、Zn~(2+)的影响 | 第51-54页 |
·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对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Cu~(2+)的影响 | 第51-52页 |
·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对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Zn~(2+)的影响 | 第52-53页 |
·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对原土和微团聚体颗粒组解吸Cu~(2+)、Zn~(2+)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4 结论和展望 | 第54-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