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基于“先办后审”征管模式下的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以武汉市地税局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4页
    1.5 特色和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税源专业化管理相关理论第15-19页
    2.1 税源管理的一般特点分析第15-17页
        2.1.1 税源的定义第15页
        2.1.2 重点税源的定义第15页
        2.1.3 税源形成税收的历程和规律第15-17页
    2.2 税源专业化管理概述第17-19页
        2.2.1 专业化管理理论第17-18页
        2.2.2 税源专业管理基本模式第18-19页
第3章 国内外重点税源管理的经验第19-22页
    3.1 发达国家重点税源管理的经验第19-20页
        3.1.1 构筑扁平集约的重点税源征管体系第19页
        3.1.2 打造完善高效的重点税源信息系统第19页
        3.1.3 实施职责明确的分层分类重点税源管理第19-20页
        3.1.4 用集中统一的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第20页
    3.2 国内部分省市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经验第20-22页
        3.2.1 对分类重点税源进行风险管理第20-21页
        3.2.2 按分类重点税源调整机构职能第21-22页
第4章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做法及成效第22-32页
    4.1 武汉地税税源管理改革历程第22页
    4.2 武汉地税“先办后审”征管模式理论根基第22-24页
        4.2.1 “和谐税收理论”是实行“先办后审”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4.2.2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实行“先办后审”的理论核心第23页
        4.2.3 “税收遵从理论”是实行“先办后审”基本出发点第23-24页
    4.3 武汉地税“先办后审”的内涵与概念第24-26页
        4.3.1 武汉地税“先办后审”的内涵第24-25页
        4.3.2 武汉地税“先办后审”的概念第25-26页
    4.4 在“先办后审”征管模式下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第26-30页
        4.4.1 武汉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组织架构第26页
        4.4.2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管理的分析与处理流程第26-27页
        4.4.3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管理新格局第27-30页
    4.5 在“先办后审”征管模式下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成效第30-32页
        4.5.1 重点税源的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第30页
        4.5.2 重点税源管理团队协作初见成效第30页
        4.5.3 “先办后审”模式下重点税源管理运行畅通第30-32页
第5章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32-37页
    5.1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5.1.1 重点税源管理团队协作度不高第32页
        5.1.2 重点税源管理信息支撑力度不够第32-33页
        5.1.3 重点税源风险管理理念不强第33页
        5.1.4 重点税源管理人员素质和配比不能满足需求第33-34页
        5.1.5 重点税源管理模式由“管户”向“管事”转变不彻底第34页
    5.2 武汉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7页
        5.2.1 岗责体系不细化,导致管理团队协作力度低第34页
        5.2.2 信息技术应用不深入,导致重点税源管理信息化不高第34-35页
        5.2.3 防控体系不完善,导致税收风险防范意识不高第35页
        5.2.4 人力资源整合度不高,导致征纳双方能力不对等第35-36页
        5.2.5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管事”明实暗虚第36-37页
第6章 完善武汉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对策建议第37-41页
    6.1 进一步规范重点税源团队协作化管理第37页
    6.2 进一步提高重点税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第37-38页
    6.3 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纳税评估工作体系第38页
    6.4 进一步完善重点税源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第38-39页
    6.5 进一步提升重点税源管理人员素质第39-40页
    6.6 进一步创新重点税源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个人简历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重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化的制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