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抽象行政行为之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 第11-14页 |
一、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比较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不法抽象行政行为损害的特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之必要性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不法抽象行政行为的危害 | 第16-21页 |
一、 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现象广泛存在及原因 | 第16-19页 |
二、 抽象行政行为为行政主体寻租提供有利条件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符合有权利则必有救济的原则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实现依法行政的需要 | 第22页 |
第四节 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之特性 | 第24-28页 |
第一节 重合的赔偿主体 | 第24页 |
第二节 广泛的赔偿范围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不特定的赔偿对象 | 第25-26页 |
第四节 独立的赔偿程序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之可行性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我国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分析 | 第28-30页 |
一、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的宪法依据 | 第28页 |
二、 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现状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学界意见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国外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制度的借鉴 | 第32-35页 |
一、 不承担赔偿的国家 | 第32-33页 |
二、 承担赔偿的国家 | 第33-34页 |
三、 对我国行政赔偿的启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之认定 | 第35-40页 |
第一节 归责原则 | 第35-37页 |
一、 违法归责原则的不足 | 第35-36页 |
二、 归责原则的重构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构成要件 | 第37-40页 |
一、 赔偿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 第37-38页 |
二、 赔偿客体的确定 | 第38-39页 |
三、 损害后果与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之间直接因果相关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责任之制度构建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赔偿程序的改进 | 第40-46页 |
一、 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 | 第40-41页 |
二、 向法定复议机关提出赔偿请求 | 第41页 |
三、 建立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 | 第41-46页 |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建立不法抽象行政行为公务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