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人体脊柱的运动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测试模型种类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LabVIEW 在脊柱生物力学测量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脊柱的稳定性机制及测量标准 | 第15-24页 |
2.1 脊柱的稳定性机制 | 第15-17页 |
2.1.1 椎体结构和骨密度 | 第15-16页 |
2.1.2 椎间盘和椎间关节 | 第16页 |
2.1.3 椎小关节 | 第16页 |
2.1.4 韧带 | 第16-17页 |
2.1.5 生理曲线 | 第17页 |
2.2 脊柱的个体差异性 | 第17-18页 |
2.2.1 遗传因素 | 第17-18页 |
2.2.2 年龄 | 第18页 |
2.2.3 负载历史 | 第18页 |
2.3 脊柱的稳定性测试标准 | 第18-22页 |
2.3.1 相关概念、术语和定义 | 第18-21页 |
2.3.2 测试过程要求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脊柱的应变直接测量系统 | 第24-37页 |
3.1 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4-27页 |
3.1.1 应变式传感器 | 第24-26页 |
3.1.2 配套夹具设计 | 第26页 |
3.1.3 Instron 1011 万能材料试验机 | 第26-27页 |
3.2 软件部分 | 第27-32页 |
3.2.1 串口通信模块 | 第27-28页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8-29页 |
3.2.3 数据综合与分析显示模块 | 第29-32页 |
3.3 生物力学测试实验 | 第32-35页 |
3.3.1 标本制备 | 第32页 |
3.3.2 生物力学测试 | 第32-33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3.3.4 讨论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脊柱运功范围测量系统 | 第37-52页 |
4.1 基于 LabVIEW 的图像处理技术 | 第37-43页 |
4.1.1 图像点运算 | 第37-39页 |
4.1.2 图像二值化 | 第39页 |
4.1.3 直方图变换 | 第39-40页 |
4.1.4 图像二维卷积 | 第40-41页 |
4.1.5 图像滤波 | 第41页 |
4.1.6 形态学图像处理 | 第41-43页 |
4.2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43-45页 |
4.2.1 MTS 858 材料试验机 | 第43-44页 |
4.2.2 配套夹具设计 | 第44-45页 |
4.2.3 图像采集装置 | 第45页 |
4.3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5-48页 |
4.3.1 提取感兴趣区域 | 第45-46页 |
4.3.2 感兴趣区域图像增强 | 第46-47页 |
4.3.3 标记针角度判定 | 第47-48页 |
4.4 精度测量 | 第48页 |
4.5 实验及结果 | 第48-51页 |
4.5.1 标本制备 | 第48-49页 |
4.5.2 生物力学测试 | 第49页 |
4.5.3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5.4 讨论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