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合成树脂及塑料论文

小麦秸秆/膨润土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0页
    1.1 秸秆的现状第14页
        1.1.1 我国农业秸秆的利用现状第14页
        1.1.2 农业秸秆利用发展的新趋势第14页
    1.2 膨润土的概述第14-15页
    1.3 高吸水性树脂的概述第15-23页
        1.3.1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第16页
        1.3.2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第16-18页
        1.3.3 高吸水性树脂的用途第18-20页
        1.3.4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第20-22页
        1.3.5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状况第23-26页
        1.4.1 高吸水性树脂在国外的发展状况第24-25页
        1.4.2 高吸水性树脂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第25页
        1.4.3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趋势第25-26页
    1.5 小麦秸秆/膨润土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状况第26-28页
        1.5.1 小麦秸秆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可行性第26-27页
        1.5.2 膨润土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可行性第27-28页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第28-30页
        1.6.1 本研究的内容第28-29页
        1.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0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0-37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0-31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3.1 小麦秸秆的预处理方法第31-32页
        2.3.2 膨润土的改性方法第32页
        2.3.3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第32-33页
        2.3.4 产品的表征方法第33页
        2.3.5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测试方法第33-37页
第三章 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第37-55页
    3.1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原理第37-40页
        3.1.1 小麦秸秆纤维素接枝共聚原理第37-39页
        3.1.2 膨润土附着高分子网络结构示意图第39-40页
    3.2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第40-44页
    3.3 各单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44-54页
        3.3.1 交联剂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44-46页
        3.3.2 引发剂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46-47页
        3.3.3 单体质量比m(AA):m(AM)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47-49页
        3.3.4 预处理后小麦秸秆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49-50页
        3.3.5 丙烯酸中和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50-52页
        3.3.6 膨润土(bentonite)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52-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产品的表征第55-69页
    4.1 表征结果第55-67页
        4.1.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5-57页
        4.1.2 热重分析(TGA)第57-62页
        4.1.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62-66页
        4.1.4 电镜扫描分析(SEM)第66-67页
    4.2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测试第69-78页
    5.1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第69-77页
        5.1.1 高吸水性树树脂的吸液倍率和重复吸液能力第69-70页
        5.1.2 高吸水性树脂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吸液倍率第70-72页
        5.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速率第72-73页
        5.1.4 高吸水性树脂的不同粒度对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第73-74页
        5.1.5 高吸水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保水能力第74-76页
        5.1.6 高吸水性树脂的凝胶强度第76-77页
    5.2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第90-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枝化聚乙烯亚胺改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下一篇:田山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