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D协作式自适应流媒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动态自适应流媒体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2.2 多目标感知的码率切换策略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流媒体的D2D带宽聚合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动态自适应流媒体技术研究 | 第16-29页 |
2.1 自适应流媒体技术介绍 | 第17-24页 |
2.1.1 DASH技术的出现 | 第17-18页 |
2.1.2 DASH的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2.1.3 DASH的技术标准 | 第19-24页 |
2.2 DASH性能的评估方法 | 第24-28页 |
2.2.1 DASH的QoE影响因子 | 第25-27页 |
2.2.2 DASH的QoE度量标准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QoE感知的D2D协作流理论模型 | 第29-41页 |
3.1 协作式D2D流传输数学建模 | 第29-34页 |
3.1.1 自适应流媒体的数学描述 | 第29-30页 |
3.1.2 D2D自组网络的数学描述 | 第30页 |
3.1.3 D2D协作流的QoE度量模型 | 第30-34页 |
3.2 协作式传输的码率选择策略 | 第34-36页 |
3.2.1 一对一协作的码率选择优化问题 | 第34-36页 |
3.2.2 一对多协作的最优码率分布 | 第36页 |
3.3 协作式传输的资源调配策略 | 第36-39页 |
3.3.1 效益增量的数学建模 | 第37-38页 |
3.3.2 基于效益增量的迭代法 | 第38-39页 |
3.3.3 迭代算法伪代码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于D2D协作式的流媒体系统实现 | 第41-49页 |
4.1 协作式流媒体系统设计 | 第41-43页 |
4.1.1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4.1.2 交互流程设计 | 第42-43页 |
4.2 消息控制和数据转发协议 | 第43-45页 |
4.2.1 对等发现协议 | 第43-44页 |
4.2.2 资源广播协议 | 第44-45页 |
4.2.3 需求应答协议 | 第45页 |
4.2.4 视频数据转发协议 | 第45页 |
4.3 硬件系统构建 | 第45-48页 |
4.3.1 树莓派硬件简介 | 第45-47页 |
4.3.2 D2D自组网络构建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 | 第49-57页 |
5.1 测试系统设计 | 第49-51页 |
5.1.1 终端监测目标 | 第49-50页 |
5.1.2 测试反馈协议 | 第50-51页 |
5.2 性能测试 | 第51-56页 |
5.2.1 协作式与非协作式自适应流对比 | 第51-53页 |
5.2.2 协作传输的效率 | 第53-55页 |
5.2.3 协作传输的鲁棒性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