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三、研究的现状 | 第10页 |
| 四、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字体设计 | 第11-13页 |
| 第一节 传统人文精神的定义及内涵解读 | 第11-12页 |
| 一、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定义 | 第11-12页 |
| 二、传统人文精神在本文中的内涵界定 | 第12页 |
| 第二节 传统人文精神与字体设计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第13-23页 |
| 第一节 文字的诞生 | 第13-14页 |
| 一、结绳记事 | 第13-14页 |
| 二、刻木为契 | 第14页 |
| 三、仓颉造字 | 第14页 |
| 第二节 古代文字的演进 | 第14-19页 |
| 一、汉字的童年——甲骨文、金文 | 第14-16页 |
| 二、汉字的青春——篆书 | 第16-17页 |
| 三、汉字的成熟——隶书、楷书 | 第17-19页 |
| 第三节 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 | 第19-21页 |
| 一、美术印刷字体的产生 | 第19-21页 |
| 二、其他美术字体的发展 | 第21页 |
| 第四节 小结——汉字发展过程中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体现 | 第23-30页 |
| 第一节 现代字体设计的理性之光 | 第23-24页 |
| 一、纸质类媒介的字体设计 | 第23-24页 |
| 二、多媒体类媒介的字体设计 | 第24页 |
| 第二节 现代字体设计的感性之美 | 第24-29页 |
| 一、“悦目”的形美 | 第25-26页 |
| 二、“感心”的意美 | 第26-29页 |
| 第三节 小结——传统人文精神贯穿于现代字体设计之中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传统人文精神对现代字体设计创新的启示 | 第30-51页 |
| 第一节 现代字体设计的图形化趋势 | 第30-40页 |
| 一、图文并生的设计趋势 | 第31-38页 |
| 二、雅俗共赏的设计要求 | 第38-40页 |
| 第二节 现代字体设计中书写性的回归 | 第40-46页 |
| 一、对书法体的借鉴 | 第41-43页 |
| 二、对书写技巧的借鉴 | 第43-45页 |
| 三、书法体之外手写体的应用 | 第45-46页 |
| 第三节 现代字体设计的实验性尝试 | 第46-49页 |
| 一、中西结合的字体实验设计 | 第47页 |
| 二、返璞归真的字体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 三、出乎意料的载体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 四、五花八门的材质实验设计 | 第49页 |
| 第四节 小结——传统人文精神是现代字体设计创新的根源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融入传统人文精神的字体设计实践 | 第51-64页 |
| 第一节“七十二候”字体设计 | 第51-58页 |
| 一、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启发 | 第51-54页 |
| 二、“七十二候”的概念解释 | 第54页 |
| 三、“七十二候”字体设计过程解读 | 第54-58页 |
| 第二节“一只”品牌字体设计 | 第58-63页 |
| 一、关于“一只”品牌的解读 | 第58-59页 |
| 二、“一只”与字体设计 | 第59-62页 |
| 三、“一只”的展示效果预想 | 第62-63页 |
| 第三节 小结——在传统人文精神主导下的设计实践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作品) | 第68-69页 |
| 图录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