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西藏雄村铜金矿区侏罗纪斑岩含矿性评价--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8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14页
        1.2.1 含矿斑岩矿物学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雄村矿区研究现状第14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完成工作量第15-16页
    1.5 主要认识及取得的进展第16-18页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第18-25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8-20页
    2.2 矿区地层第20-22页
    2.3 矿区构造第22-23页
        2.3.1 褶皱第22页
        2.3.2 断层第22-23页
    2.4 矿区岩浆岩第23-25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5-34页
    3.1 矿体特征第25-26页
        3.1.1 I号矿体第25页
        3.1.2 II号矿体第25-26页
    3.2 矿石特征第26-29页
        3.2.1 矿石类型第26-27页
        3.2.2 矿石成分第27-29页
        3.2.3 矿石组构第29页
    3.3 蚀变及脉体特征第29-33页
        3.3.1 I号矿体第29-32页
        3.3.2 II号矿体第32-33页
    3.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第33-34页
第4章 侏罗纪斑岩矿物学特征第34-51页
    4.1 样品采样与分析测试第34页
    4.2 石英闪长玢岩第34-38页
        4.2.1 岩相学特征第34-35页
        4.2.2 蚀变矿物学特征第35-38页
    4.3 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第38-42页
        4.3.1 岩相学特征第38-40页
        4.3.2 蚀变矿物学特征第40-42页
    4.4 小结第42-51页
第5章 斑岩含矿性评价第51-64页
    5.1 矿物学对岩石成因的约束第51-59页
        5.1.1 成岩温度第51-53页
        5.1.2 蚀变温度第53-55页
        5.1.3 成岩压力第55-56页
        5.1.4 氧逸度第56-59页
    5.2 含矿斑岩矿物学判别标志第59-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震结合潜山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岩芯数据、地震数据的地层压力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