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 | 第10-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中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2 商业银行风险损失分类及补偿机制的理论透析 | 第17-24页 |
·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的分类及补偿机制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及表现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的分类及补偿机制 | 第18页 |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作用 | 第18-21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及类型 | 第18-20页 |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作用 | 第20-21页 |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作用 | 第21页 |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损失补偿的案例说明 | 第21-24页 |
3 基于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国际存款保险制度的考察 | 第24-31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24-29页 |
·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4-27页 |
·加拿大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7页 |
·印度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7-28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28-29页 |
·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注重国情 | 第29页 |
·制定并完善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 | 第29页 |
·慎重选取存款保险模式 | 第29-30页 |
·加强对道德风险的防范 | 第30页 |
·完善配套的环境建设 | 第30-31页 |
4 基于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现状——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亟待转变 | 第31-32页 |
·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 第32-34页 |
·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 第32-33页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第33页 |
·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大降低 | 第33-34页 |
·弱化了银行间的竞争 | 第34页 |
·我国当前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34-36页 |
·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有利时机 | 第34-35页 |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微观基础 | 第35-36页 |
5 基于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 | 第36-45页 |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立 | 第36-37页 |
·我国投保方式的选择 | 第37页 |
·我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参保成员 | 第37-39页 |
·我国存款保险的被保险存款种类 | 第39-40页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费率制定 | 第40-41页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方式 | 第41-43页 |
·投保系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6 基于商业银行异常损失补偿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配套环境建设 | 第45-52页 |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环境 | 第45页 |
·培养群众的存款保险意识 | 第45-46页 |
·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 第46-47页 |
·提高对金融部门的监管效率 | 第47页 |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 | 第47-48页 |
·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 第48页 |
·加强内部审计 | 第48页 |
·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 第48-52页 |
·完善立法,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处罚权 | 第49-50页 |
·通过风险共担机制使参保银行之间相互监督 | 第50页 |
·从存款保险模式设计本身减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 第50-5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