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新生儿、早产儿疾病论文--新生儿疾病论文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5页
    1.1 新生儿疼痛第11页
    1.2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第11-15页
        1.2.1 SG神经元的形态学特性第12页
        1.2.2 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第12-13页
        1.2.3 SG神经元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的关系第13-1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5页
    2.1 实验材料第15-17页
        2.1.1 实验动物第15页
        2.1.2 实验仪器第15-16页
        2.1.3 主要试剂第16-17页
    2.2 实验溶液配制第17-19页
        2.2.1 蔗糖解剖液第17-18页
        2.2.2 人工脑脊液第18页
        2.2.3 电极内液第18-19页
        2.2.4 其他常用试剂及液体第19页
    2.3 脊髓纵切片制备第19-20页
    2.4 电极制备第20页
    2.5 电生理记录第20-24页
        2.5.1 记录前准备第20页
        2.5.2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第20-22页
        2.5.3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被动膜特性记录第22页
        2.5.4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动作电位记录第22-23页
        2.5.5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形态学记录第23-24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24-25页
第3章 结果第25-41页
    3.1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形态学特性第25-30页
    3.2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不同形态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第30-33页
        3.2.1 不同形态SG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第30页
        3.2.2 不同形态SG神经元的主动膜特性第30-33页
    3.3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第33-35页
    3.4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第35-38页
        3.4.1 不同放电模式SG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第35页
        3.4.2 不同放电模式SG神经元的主动膜特性第35-38页
    3.5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的关系第38-41页
        3.5.1 不同形态SG神经元中各放电模式所占比例不同第38-39页
        3.5.2 不同放电模式SG神经元中各大体形态所占比例不同第39-41页
第4章 讨论第41-46页
    4.1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形态学特性第41-42页
    4.2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第42页
    4.3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不同形态SG神经元的主被动膜特性第42-43页
    4.4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不同放电模式SG神经元的主被动膜特性第43页
    4.5 新生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的关系第43-44页
    4.6 研究局限之处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44-45页
    4.7 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5.1 结论第46页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综述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形态与电生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第53-65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鲁司特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穴位敷贴结合西医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