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融合外物与内心成为一合相之禅及其对绘画的影响 | 第8-12页 |
| (一) 佛家的世界观和禅 | 第8-9页 |
| 1、佛学的世界观 | 第8页 |
| 2、禅与禅宗 | 第8-9页 |
| (二) 禅在中国传统绘画上的体现 | 第9-12页 |
| 1、中国古典绘画与禅宗结合产生的意境 | 第9-10页 |
| 2、“万法唯心”、“境由心造”的造型美学 | 第10-12页 |
| 二、中西方现当代艺术对禅学的理解和运用 | 第12-19页 |
| (一) 现当代中国艺术家对禅学的运用 | 第12-14页 |
| (二) 日本及欧美艺术家对禅学的运用 | 第14-19页 |
| 1、日本艺术家对禅学的运用 | 第14-15页 |
| 2、欧美绘画、艺术创作与禅学 | 第15-19页 |
| 三、禅学在实践和学理上为中西文化二者的融汇并产生新的创造提供的价值 | 第19-23页 |
| (一) 禅与当代艺术精神之关系 | 第19-21页 |
| 1、来自西学的本能、观念与来自东方的气韵、意境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 第19-20页 |
| 2、中国当代艺术在当下的困境 | 第20-21页 |
| (二) 禅对于造型语言的重塑在学理上的认识 | 第21-23页 |
| 四、我的绘画创作和禅的关系 | 第23-29页 |
| (一) 我的绘画创作类别 | 第23-26页 |
| (二) 禅的思想在我创作中引发形式语言的转换 | 第26-29页 |
| 1、题材的转换 | 第26-27页 |
| 2、韵律在当下的呈现构成了对生命节律的互现 | 第27页 |
| 3、境界的虚拟性 | 第27页 |
| 4、境与心在当下的直觉呈现与绘画形式语言的对应关系 | 第27-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附录 | 第30-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