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实验研究 | 第9-2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10页 |
·实验动物 | 第9页 |
·实验药品 | 第9页 |
·实验仪器、试剂、材料 | 第9-1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14页 |
·实验分组 | 第10页 |
·手术造模 | 第10页 |
·给药方法 | 第10-11页 |
·取材及检测方法 | 第11页 |
·免疫组化 | 第11-13页 |
·肾小球病理观察 | 第13-14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4页 |
4 结果 | 第14-17页 |
·一般观察 | 第14-15页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第15页 |
·各组尿素氮、血肌酐比较 | 第15-16页 |
·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比较 | 第16页 |
·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比较 | 第16-17页 |
5 病理观察 | 第17-18页 |
·肉眼观察 | 第17页 |
·HE染色 | 第17页 |
·肾小球硬化指数 | 第17-18页 |
6 免疫组化 | 第18-20页 |
·免疫组化评分 | 第18页 |
·和肾络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PCNA表达的影响 | 第18-19页 |
·和肾络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ICAM-1表达的影响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38页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认识 | 第20-23页 |
·慢性肾衰竭与肾纤维化 | 第20-21页 |
·动物模型与肾纤维化 | 第21-22页 |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 第22-23页 |
2 运用肾络瘀痹理论研究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思路和方法 | 第23-32页 |
·络病的发病机制 | 第23-24页 |
·肾络病的特点 | 第24-28页 |
·肾络病的治疗 | 第28-29页 |
·组方原则及方药分析 | 第29-32页 |
3 黏附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肾纤维化 | 第32-35页 |
·粘附分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 第32-34页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肾纤维化 | 第34-35页 |
4 和肾络对观察指标的影响 | 第35-38页 |
·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 第35页 |
·改善肾功能及脂代谢紊乱 | 第35-36页 |
·纠正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 | 第36页 |
·减少肾组织PCNA、ICAM-1的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论文著作 | 第47-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