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实验研究 | 第17-54页 |
实验一 骨软骨复合支架的构建及其相关评价 | 第17-30页 |
1 材料 | 第1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2.1 软骨层支架的构建 | 第17-18页 |
2.2 骨层支架的构建 | 第18-19页 |
2.3 界面层的制备 | 第19页 |
2.4 骨软骨复合支架的构建 | 第19页 |
2.5 微球的评价 | 第19-20页 |
2.6 骨软骨复合支架的性能评价 | 第20-21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3.1 微球评价 | 第22-24页 |
3.2 骨软骨复合支架的性能评价 | 第24-27页 |
4 讨论 | 第27-30页 |
实验二 骨软骨复合支架负载BMSCS的体外实验研究 | 第30-36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1 BMSCs的培养 | 第30-31页 |
2.2 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31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3.1 BMSCs培养情况 | 第32页 |
3.2 CCK-8 法检测BMSCs增殖 | 第32-33页 |
3.3 BMSCs在软骨层、骨层支架表面生长情况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实验三 复合支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的体内实验研究 | 第36-54页 |
1 材料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43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36-37页 |
2.2 实验造模及分组情况 | 第37页 |
2.3 术后处理 | 第37页 |
2.4 CT观察 | 第37页 |
2.5 新生骨软骨大体形态观察 | 第37-38页 |
2.6 Micro CT观察 | 第38页 |
2.7 组织学染色观察 | 第38-39页 |
2.8 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 | 第39-40页 |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 第40-42页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52页 |
3.1 术后一般情况观察 | 第43页 |
3.2 CT观察 | 第43-45页 |
3.3 缺损处大体观察 | 第45-46页 |
3.4 Micro CT观察 | 第46-47页 |
3.5 HE染色观察 | 第47-48页 |
3.6 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 第48-49页 |
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第49-50页 |
3.8 RT-PCR检测 | 第50-51页 |
3.9 Western blot检测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1 结论 | 第54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图 | 第61-62页 |
文献综述 | 第6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