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及观测方法论文

黄海海雾/层云的空间分布及云底高度遥感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7页
    1.1 海雾/层云研究第13-15页
        1.1.1 海雾,层云的定义、分类及影响第13-14页
        1.1.2 海雾/层云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海雾/层云卫星反演进展第15-19页
        1.2.1 海雾/层云水平遥感反演进展第16-17页
        1.2.2 海雾/层云高度遥感反演进展第17页
        1.2.3 海雾/层云厚度遥感反演进展第17-19页
            1.2.3.1 简单参数方法第18页
            1.2.3.2 绝热近似法第18-19页
            1.2.3.3 伪探空法第19页
    1.3 拟解决的卫星遥感反演问题第19-20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20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的思路和章节第20-27页
2 资料和方法第27-39页
    2.1 卫星遥感资料第27-30页
        2.1.1 MODIS反射率、亮温及相关产品第27-28页
        2.1.2 MTSAT反射率及亮温资料第28页
        2.1.3 CALIPSO云层结构产品第28-29页
        2.1.4 CloudSat云层结构产品第29页
        2.1.5 AVHRR海表面温度第29-30页
    2.2 再分析资料第30页
        2.2.1 欧洲中心ERA-Interim资料第30页
        2.2.2 FNL资料第30页
    2.3 实测观测第30-31页
        2.3.1 L波段雷达探空/站点探空观测第30页
        2.3.2 ICOADS海雾观测第30-31页
    2.4 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第31页
        2.4.1 SBDART模式第31页
        2.4.2 Streamer模式第31页
    2.5 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第31-39页
3 MODIS动态阈值海雾反演方法第39-59页
    3.1 背景简介第39-40页
    3.2 海雾/层云反演第40-42页
        3.2.1 中高云的剔除第40-41页
        3.2.2 雾、层云垂直结构的差异第41-42页
    3.3 海雾动态阈值反演方法第42-43页
    3.4 海雾反演检测第43-45页
        3.4.1 个例反演检测第43页
        3.4.2 反演方法效果评估第43-45页
    3.5 小结讨论第45-59页
4 海雾/层云云顶高度反演第59-85页
    4.1 背景简介第59-60页
    4.2 研究区域、时间、模式设置第60-61页
        4.2.1 研究区域及观测站点介绍第60-61页
        4.2.2 试验数据第61页
        4.2.3 WRF参数设置第61页
    4.3 反演方法第61-65页
        4.3.1 云顶高度反演方法模型第61-62页
        4.3.2 逆温层厚度及强度反演第62-63页
        4.3.3 MODIS(Aqua)转换JAMI(MTSAT)第63-65页
    4.4 结果第65-67页
        4.4.1 反演结果个例评估第65-67页
        4.4.2 层云情况下与探空对比的结果第67页
    4.5 讨论第67-68页
    4.6 小结第68-85页
5 基于MTSAT-JAMI的海雾/层云的光学特性反演第85-103页
    5.1 背景简介第85页
    5.2 数据处理及方法介绍第85-87页
        5.2.1 CAPCOM方法第85-86页
        5.2.2 MTSAT-JAMI存在问题及数据预处理第86-87页
    5.3 海雾/层云提取第87-88页
    5.4 COT和DER反演结果第88-90页
        5.4.1 MTSAT-JAMI光学厚度、有效粒子半径个例反演试验第88-89页
        5.4.2 MTSAT-JAMI光学厚度、有效粒子半径多个例统计分析第89-90页
    5.5 结论第90-103页
6 层云云底高度反演第103-121页
    6.1 背景简介第103-104页
    6.2 本文方法第104-107页
        6.2.1 云内绝热层结模型第104页
        6.2.2 Cermak云内绝热层结模型第104-105页
        6.2.3 云顶卷夹层及云内混合参数的获取第105-106页
        6.2.4 循环迭代法反演云厚第106页
        6.2.5 用以结果评估对比的其它方法第106-107页
    6.3 云底高度反演结果第107-108页
    6.4 讨论和小结第108页
    6.5 方法展望第108-121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21-127页
    7.1 结论第121-123页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23-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3页
附录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个人简历第14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维钛基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垃圾渗滤液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