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2 “逸品”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涵、发展历程 | 第8-11页 |
2.1 “逸品”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 第8-9页 |
2.2 “逸品”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2.2.1 “逸品”在唐代的提出和初步形成 | 第9页 |
2.2.2 宋代对 “逸品”形成具象理论 | 第9-10页 |
2.2.3 元、明、清形成定论和后代影响 | 第10页 |
2.3 “逸品”理论的审美意蕴 | 第10-11页 |
2.3.1 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意蕴 | 第10页 |
2.3.2 当代写意画的审美意蕴 | 第10页 |
2.3.3 “逸品”的理解对写意画画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3 黄慎作品《寻道图》赏析及 “逸品”精神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 第11-15页 |
3.1 画家黄慎介绍及其成就 | 第11-12页 |
3.2 黄慎作品《寻道图》时代背景、赏析 | 第12-13页 |
3.3 “逸品”品画标准对黄慎创作的影响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 第13-14页 |
3.4 “逸品”精神对黄慎绘画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14-15页 |
3.4.1 体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 第14-15页 |
3.4.2 体现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15页 |
4 西方思潮影响下,近当代画坛 “逸品”观念缺失 | 第15-16页 |
4.1 近当代中国画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5 在当代中国画坛,重拾 “逸品”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第16-18页 |
5.1 重拾 “逸品”精神的必要性 | 第16页 |
5.2 “逸品”精神对当代写意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 第16-18页 |
5.2.1 立足传统文化诠释中国写意画的民族特色 | 第16-18页 |
5.2.2 博观约取将外来绘画理念与写意画结合展现 | 第18页 |
6 “逸品”精神对本人创作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18-21页 |
6.1 体会 “逸品”意蕴,激发创作灵感 | 第18-19页 |
6.2 关注社会热点,尝试出奇敢于创新 | 第19-21页 |
结语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附图 | 第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