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4-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3页 |
2.2.1 兔MSCs的提取、培养、传代 | 第16-17页 |
2.2.2 气管内注入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兔模型 | 第17-18页 |
2.2.3 随机分组 | 第18-19页 |
2.2.4 动物处理 | 第19-20页 |
2.2.5 相关治疗效果指标的检测 | 第20-22页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3-32页 |
3.1 MSCs的形态学观察 | 第23页 |
3.2 ARDS模型建立 | 第23-26页 |
3.3 血气分析 | 第26-27页 |
3.4 肺组织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目及蛋白含量检测 | 第27-30页 |
3.4.1 24 h后肺组织湿干比 | 第28页 |
3.4.2 24 h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数目 | 第28-29页 |
3.4.3 24 h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 | 第29-30页 |
3.5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30-3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2-3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综述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